今年以來,信網報道了兩起停車二次收費事件,市民喬先生表示,此類情況并非發生一次(詳見《停一次車卻要交兩次錢 市民吐槽青島靜態交通重復收費》)。一直以來,停車場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緊系市民生活。即使二次收費不足10元,卻也涉及市民權益,這筆不必支出的小賬須得到重視。
停車場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滿足停車便捷這一基本需求。近年來,青島機動車數量增多,汽車消費愈發活躍,問題也隨之顯現——停車成了難題。2023年,青島充分利用城市各類空間,建成72個公共停車場,新增2.5萬個泊位。從市民角度來看,開車出門,附近是否有停車區域、停車是否方便、停車費是否劃算,都是衡量生活便捷程度與幸福感的標準。二次收費情況的出現,車主既賠了錢財又鬧心,“便捷”二字自然大打折扣。停一次車涉及金額雖小,卻由于收費問題產生不好的體驗,這就說明,涉及民生的工程,不僅要建設好,更要運營好。
為方便市民停車,青島打造多處智慧停車場,數量方面的增加推動管理難度上升,智能系統可以輔助停車場管理運營,背后也需要人進行監管把關。在信網的報道中,當事人喬先生表示,二次交費的情況之前也發生過,他都補交了費用。如今,智慧停車場專注于設施更新,增設防撞桿、防撞柱、照明設施和消防設施,設置智能道閘設備,實現了無人值守、無感支付。隨著停車需求不斷增長,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必將成為趨勢,但“人”依然是保證“無人收費”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少智慧停車場企業推行24小時服務熱線、現場設置緊急呼叫按鈕,確保遇到突發情況、特殊事件時能及時處理。由此看來,“智慧”不能只體現在設施方面,要讓每一位車主到來時方便,離開時順心。
日常生活中,關乎民生的每一筆小賬,都要為消費者算得清楚。例如超市賬單中的反向抹零,一分一毛也是顧客自己的權益;途經高速時ETC扣費異常也偶爾會出現,驅車市民疲于計較得過且過;手機軟件設置的自動續費功能,App一聲不吭繼續扣錢……與停車場二次收費相似,這些情況或許并不普遍,但每一件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算清每一筆民生小賬,需要相關部門精準高效處理問題。面對車主的投訴,是否可以復盤其他智慧停車場的相關事例,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漏洞進行測試、預判及修補,讓二次收費等類似的情況不再發生。
暑期已至,青島持續成為出行目的地“頂流”,面對各地前來的游客,青島要拿出最大的誠意。就從停車這件小事開始,沒有多余的消費,將“景區好逛住所好回”的感受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停車場中開出的一張小小賬單,就能成為提升市民游客出行幸福感、滿意度的標桿。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