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人一面”的排片策略失靈,精準洞悉、細分需求成為影院突圍的密鑰。
清明檔期,橫店電影城(中山路店)在15部新片的“混戰”中另辟蹊徑。影城主推《銀河寫手》《乘船而去》等小眾文藝片,配合《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等動漫專場,差異化排片率高達15%。“我們依托橫店影視的版權資源優勢,建立‘長線放映+主題策展’機制。”影城負責人王海靜介紹,通過會員社群精準運營,建立“文藝片迷”“二次元聯盟”等10個垂直企業微信福利社群,組織導演見面會、映后談等活動。
面對行業“檔期依賴癥”,該影城周末上午開設版權影片19.9元“特惠專場”與深夜的“沉浸式劇本殺觀影”結合,開拓增量市場。近期推出的“橫有好戲”戲劇電影專場,固定在工作日14:00放映,每周一部戲劇電影,以穩定的內容供給培育特定客群,有效提升非黃金時段上座率,也驗證了其獨特的轉型路徑。
青島銀座商城五層的艾尚樂汀藝術影城,這座沒有爆米花機轟鳴的影城,用“美術館策展”的審美格調與電影會所的定制服務,重塑大眾對電影院的想象。以21個激光影廳為載體,影院經理劉婷婷指著電子排片屏介紹:《蒼山》導演交流場次標注著“滿座”,《哪吒之魔童鬧?!访渴昼婇_映可靈活排片……
這座“零行業經驗”團隊打造的影院,將“觀眾導向”刻入基因:青島首創的會員預約放映服務、全年不間斷的藝術電影放映,使這里成為影迷的“定制放映廳”。從意大利電影周的紅毯沙龍到剪紙藝術展的跨界對話,從兒童畫作環繞的親子廳到中國全景聲特效廳,每個空間都體現著“讓藝術走進生活”。與全國藝聯青島站合作的特別放映單元,持續為小眾佳作搭建發聲平臺,導演映后連線場次常常引發搶票熱潮,年均舉辦十余場路演及五十余場電影專場放映活動。
依托青島麥凱樂的成熟商圈業態,大商影城以“社區溫度”為錨點,構建起獨特的“情感留量”模型。這座定位為“社區型商圈影院”的空間,深諳商圈客流與居民生活的雙重需求——依托麥凱樂成熟的餐飲、零售生態,形成“觀影+消費”聯動場景,讓觀眾在觀影后自然流向商圈消費;同時以親民票價降低觀影門檻,提升周邊家庭會員占比率,促成“一次性流量”到“高頻次留量”的轉化。
溫情運營是更深層的競爭力。春節期間,《熊出沒·重啟未來》路演現場,主創譚笑(光頭強配音)為因航班缺席的粉絲錄制生日祝福視頻,全場觀眾自發合唱生日歌的畫面,讓大商影城經理張文家記憶猶新:“觀眾與IP的情感連接,讓影院成為一種情感樞紐。”正如常客李女士所言:“在這里看電影,像參加老朋友的聚會。當技術迭代與行業內卷席卷市場,大商影城證明,留住觀眾的從來不是銀幕尺寸,而是觸達人心的溫度。”文/王一婷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