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發力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打造“五個中心”

    原標題:青島:“五個中心”筑實“活力海洋之都”

    海洋是青島最重要的資源稟賦,藍色是青島最鮮明的城市底色。充分發揮海洋特色優勢,青島正堅定不移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勇當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先鋒。

    日前,2023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成果和人選公布,確定一等獎12項、二等獎29項;確定青年海洋科技獎獲得者10位。其中,青島涉海單位牽頭、參與的有28項,8位青島科研人員獲得青年海洋科技獎,獲獎總數超70%。

    這是青島把海洋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產出的一個縮影。自2022年提出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目標以來,青島著力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等“五個中心”,舉全市之力推進海洋高質量發展。

    如今,海洋“五個中心”建設日漸走深走實,諸多階段性成果讓“活力海洋之都”的城市愿景愈加清晰。

    海洋科創能力穩步提升

    海洋科技創新是海洋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青島正通過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工程、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海洋人才引進培養工程,進一步增強海洋重大科研平臺建設,提升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能力。目前,青島海洋科創能力位居全國前列,正穩步提升中。

    越來越多的海洋科技成果產出就是一個佐證。自2020年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設立以來,青島每年獲獎成果都占半數以上,獲獎占比由2020年度約50%,提升至2023年度超70%。四年來,共有91項成果獲得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15人獲得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青年海洋科技獎。在各級科技獎評選當中,涉海類項目也是青島獲獎的“主力”,如在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中,青島80個項目(人選)入選,其中13個項目為涉海項目,較2021年增長18%。

    海洋企業、海洋院所是海洋科技創新的主體,青島正加大力度培育。今年以來,青島落實“海洋15條”政策,深入推進“海創計劃”“沃土計劃”,不斷強化企業、院所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企業培育,規上涉海企業超過2800家,涉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2家。眼下,青島即將出臺“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18條政策措施,打造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推動海洋新星企業規模倍增、“專精特新”企業躍級倍增、鏈主企業體量倍增,進一步強化海洋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

    海洋創新離不開海洋人才支撐,青島引、育、留才交出新答卷。今年以來,青島依托“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等重大平臺,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貫通人才鏈,繼續開展“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評選,推動實施《青島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動計劃(2023-2025年)》,著力吸引一批海洋頂尖人才、科研領軍人才和產業高端人才。目前,全職住青涉海院士20人,海洋人才達38萬人。

    海洋產業加快引領

    海洋產業發展質量,直接影響海洋經濟規模。建設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青島正通過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培育深遠海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產業提質升級。目前,青島海洋漁業等諸多產業已呈引領之勢。

    近日,國信中船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003號船建造啟動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舉行。該船是在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的基礎上打造的新型養殖工船“2.0版”,與9月8日開工的國信中船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002號船屬“姊妹”船,技術參數完全一致,是全球首批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至此,國信中船項目已全部轉入實船建造階段。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而青島正圍繞國家戰略深化布局,通過規?;ㄔO養殖工船,進一步推動我國深遠海養殖實現跨越式發展。

    兩艘15萬噸級養殖工船開工建造,是青島在海洋漁業方面加快實現產業引領的一個標志。除此之外,青島今年新增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達21處,居全國第二位;全國唯一的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深藍1號”網箱累計收獲三文魚1000余噸,“深藍2號”年內投入使用。從近海到深遠海,青島漁業不斷邁向“現代化”。

    而在海洋船舶裝備制造方面,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等項目有序推進,中船集團民船中心總部項目落地,海洋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著青島船舶裝備業轉型升級;在海洋生物醫藥方面,國際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藥物BG136啟動臨床試驗,3款海洋創新藥正開展臨床前研究,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海洋新能源方面,青島加快推動中船青島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等項目落地;在深海開發方面,青島依托國家深?;兀涌熘\劃國家深海三大國家平臺,正著力推動深海礦產、生物基因等未來產業發展。

    航運貿易金融耦合發展

    海洋經濟是外向型經濟。以海為媒,倫敦、上海等城市形成了集航運、貿易、金融功能于一體的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這是青島學習的榜樣。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青島正通過實施航運貿易金融創新工程,著力推動港口提質增效,港航、貿易、金融耦合發展。

    縱觀青島全域,山東港口青島港和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是青島發展航運貿易金融的重要承載區。青島港連接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是世界最大綜合性港口之一。今年1月至9月,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5.04億噸和2234萬標箱,同比增長5.7%和11.6%,港口主業實現穩健增長;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內,多個項目提速建設,航運、貿易、金融資源集聚,耦合發展的局面加快形成。

    值得提及的是,青島今年8月底舉行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上海)推介懇談會,在上海這個國際知名的航運中心、金融中心,青島向全球發出“海洋之約”,簽約的多個海洋戰略協議正在落實,一批海洋高端航運知名企業已經落地。在11個簽約合作協議中,浦發銀行已向山東港口集團授信金額達200億元,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與愛達郵輪(上海)有限公司初步達成“地中海號”郵輪2024年來青運營。在14個簽約合作項目中,上海天地匯航運物流數字化平臺、港口供應鏈國際化服務平臺等7個項目已開工或注冊,其余7個項目正按計劃推進中。

    在藍色金融方面,青島此前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金融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推進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的意見》等政策多次被自然資源部肯定。在此基礎上,青島大力發展藍色金融,每年編發《金融機構服務涉海企業特色產品匯編》,系列特色金融產品支持了國信養殖工船、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示范區等重點涉海項目建設。此外,青島推廣全國首單藍色債券等創新產品,推動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設立藍色金融部門或海洋特色支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海洋實體經濟的水平。

    海洋生態不斷向好

    海洋生態鋪就了青島的底色,讓“藍色”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標識。建設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青島正通過實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和防災減災能力,構建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環境。

    摸清資源“家底”,是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提。今年,青島完成嶗山灣和丁字灣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鑒定出1100余種海洋生物,加之早已完成的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了3個海灣海洋生物“家底”,為開展相關海灣的保護、研究、修復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青島久久為功。面對文昌魚這一珍貴“活化石”,青島自2004年建立文昌魚保護區,經過近20年保護,青島海域文昌魚資源數量穩中趨升,2017年至2020年文昌魚分布區資源密度約每平方米30至40尾,近年升高至每平方米70至80尾,成為人海和諧發展的一個佐證。

    面對黃海滸苔綠潮災害,青島海洋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在自然資源部和山東省的部署下,今年青島強化“前置打撈+近岸防御”策略,布設滸苔攔截網104.7公里,打撈清理滸苔32萬余噸,滸苔近海上岸量同比減少86%,滸苔上岸量創新低,滸苔高峰期影響青島時段僅持續一周。

    當前,青島還在加快推動靈山島等重點生態修復項目建設,啟動環膠州灣陸海統籌綜合治理項目,不斷提升近岸海域、海灣、海島生態質量。堅持生態優先,加快綠色轉型,努力實現藍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海洋事務交流在全球彰顯影響力

    海洋是青島的特色和優勢所在。開展全球海洋事務交流,是青島對外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青島正通過實施海洋國際合作工程等行動,著力打造海洋開放新高地,拓展國際海洋合作新空間,搭建國際組織合作發展新平臺。

    202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全球成立四個水產養殖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和生物安全保障參考中心(簡稱“FAO參考中心”)。基于在海水養殖病害防控領域基礎與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黃海所成為FAO參考中心之一。今年10月,黃海所FAO參考中心正式掛牌。在這一新的國際平臺上,青島正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引領作用,為全球水產養殖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與生物安保相關體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促進全球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在黃海所FAO參考中心之外,今年以來,還有多個國際海洋合作新平臺在青島建立。全國唯一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亞洲唯一的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正式啟用……以這些海洋高端平臺為媒介,青島加快與全球互聯互通、交流合作,持續增強青島以及我國在世界海洋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一系列海洋領域高端會議在青島舉辦。今年以來,青島舉辦了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2023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系列海洋高端會議。以會聚力,形成了諸多成果,如青島獲得2029年第四屆世界海洋觀測大會舉辦權,這個十年一次、引領全球海洋觀測領域發展的高水平大會,必將展現中國海洋界的風采。

    持續深化全球海洋科技、產業等領域交流合作。今年以來,青島開展所羅門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太平洋島國農漁業部長來青考察活動,推動構建中太海洋命運共同體;中國-國際海底管理局聯合培訓和研究中心第二屆培訓班在青島正式開班,為促進海洋科學研究貢獻青島力量、中國力量。[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1/20 07:39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