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研發“海水稻”最高畝產超700公斤 今年推廣種植100萬畝

    原標題:一粒稻種濟天下億畝荒灘變良田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在全國各地的示范種植基地,耐鹽堿水稻秧苗長勢正旺。今年全國預計推廣“海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覆蓋全國主要典型鹽堿地類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種子安全”“糧食安全”“中國飯碗”,這些沉甸甸的詞語背后,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盼,也是“海水稻”研發人員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一棵“海水稻”,打開糧食增產巨大想象空間,從2012年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團隊成立開始,將億畝荒灘變良田就成為科研人員的美好愿景。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科研人員將加倍努力工作,化作對袁老最好的思念。

    插秧節的緬懷

    5月22日,在位于青島城陽區的上馬街道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來自社會各界的市民正體驗“海水稻”插秧。他們挽起褲腿,手持青綠的秧苗,小心翼翼地插進大田。一行行綠油油的秧苗在水田里扎根,舒展開葉片,在陽光下彰顯無限的生命力。

    市民于先生說:“今天參加插秧活動,是為了教育我們下一代人,繼續發揚袁隆平院士的遺志,繼續前行。”

    “袁爺爺,感恩中華有您,吾輩需自強不息。”市民王女士和兒子一起,將寫有這句緬懷話語的便箋貼到了紀念墻上。

    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傳承海水稻中華拓荒人精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每年5月22日定為海水稻插秧節。當天,海水稻插秧節在山東青島、內蒙古鄂爾多斯、新疆喀什、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師、黑龍江鐵力、浙江臺州五省區七地陸續開啟。

    截至2021年底,我國海水稻推廣種植面積已達60萬畝。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計劃在山東、黑龍江、遼寧、江蘇、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地推廣種植海水稻100萬畝。

    成就青島名片

    青島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夢想生根發芽之地,經過10年耕耘,“海水稻”已成為青島乃至中國一張享譽全球的新名片。

    2012年,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團隊成立,建立耐鹽堿水稻種植資源庫,儲備700多個品種材料。

    2016年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2017年白泥地基地建成,我們當年就開展了品種篩選的實驗,這一年我們篩選了四個品種,畝產超過500公斤,其中有一個品種表現非常好,畝產620.95公斤。‘海水稻進行測產’也寫入了總書記2018年的新年賀詞里面,這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鼓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研發部負責人、智慧農業創新聯合體常務副秘書長萬吉麗說道。

    2017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改造一億畝鹽堿地”的宏偉愿望。2018年,海水稻開啟智慧化發展,袁隆平院士啟動全球拓荒人計劃,開啟“5+1”項目布局全球。2019年,海水稻產業化全面啟動,獲批山東省5G智慧農業試點示范基地。

    萬吉麗介紹,有了好的品種之后,接下來就要到全國各地去示范種植。中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復雜,因此,他們在全國布設了示范基地,目前國內基地有十個,國外有四個。不僅僅是山東青島、東營等五個國內基地取得了好成績,他們還成功在迪拜種出了海水稻,這是人類首次在熱帶沙漠成功種植出水稻。“迪拜基地的一個品種,畝產達到500多公斤。迪拜沙漠晝夜溫差達30℃,濕度在20%以下,且沙漠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地下7.5米處就是海水,幾乎不能滿足水稻的生長條件。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種植成功,非常不容易。”

    2020年,袁隆平院士啟動“十百千”工程,就是在全國開展海水稻推廣種植,當年完成10萬畝海水稻種植,完成100萬畝鹽堿地綜合利用,完成1000萬畝可利用的鹽堿地儲備。該工程旨在加速“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擴大全國市場布局,利用8到10年改造一億畝鹽堿地,實現鹽堿地變糧倉。

    “這是我們的一個工作路線,我們每年都會跟著這個計劃去做相應的增量的海水稻種植和鹽堿地的改良。”萬吉麗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鹽堿地改良面積已經突破100萬畝。[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椰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6/14 09:25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椰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