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全面落地,不少爸爸媽媽開始糾結,要不要生個老二呢?生個老二老大怎么想?萬一老大不同意怎么辦呢?為了替廣大爹媽們打好前站 ,城市信報聯合青島寧夏路小學在四年級某班做了一個小調查 ,參與調查的36名同學中有17個已經有了兄弟姐妹,在孩子們親手寫下的“二孩”觀中,記者發現,已有兄弟姐妹的多數孩子對現狀比較滿意 ,而且已經感受到了兄弟姐妹情深,而在19個獨生子女中,有7名同學明確表達了對弟弟妹妹的期盼,另外3名同學頗為糾結,而且糾結之處也有些道理,剩余的9名同學則明確地說“NO”。
寒假臨近,在寧夏路小學的孩子們放假當天,記者來到四年級某班,在班主任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下,做了一個關于“二孩”的小調查。記者現場跟孩子們講明 ,每個人寫一篇200字以內的心里話,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就寫一下自己跟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如何,父母在對待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一視同仁,有沒有偏心的情況發生,如果家里沒有兄弟姐妹,就假設一下,如果爸爸媽媽來問你想不想要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你會怎么說,心里怎么想。記者跟孩子們承諾,放寬心寫自己的心里話,孩子們的名字不會寫到報紙上。
老師: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們更懂得忍讓和分享
這個任務一布置下去,孩子們馬上就動起了筆。一刻鐘之內記者就收到了好幾位學生的“成稿”。最早交作業的一名小男生很坦然地告訴記者,他已經有一個小弟弟了,弟弟挺調皮,有時候還會打他,但是這個孩子很有想法,他悄悄地告訴記者,“阿姨,我希望我爸爸媽媽再給我生一個小弟弟,這樣兩個弟弟可以打架,就沒有人打我了”,孩子認真童真的話讓記者一時語塞。他還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弟弟挺好,有人陪自己玩了,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會搶家產!哦,MyGod!記者不禁對這個10歲的小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現場調查文章快要收齊的時候,有兩名小女生跟記者說,其實他們很不希望爸爸媽媽生二胎,“我親戚家有個姐姐,現在已經12歲了,自從她有了弟弟以后,要干很多活兒,比如她媽媽要帶弟弟下樓,她就得幫著抬嬰兒車”,記者表示,這樣對她也是一種鍛煉啊,能幫爸爸媽媽的忙,小朋友會更有責任感。但是,這位小姑娘直言:“可是她并不愿意這樣啊,她是被逼的”。
還有的孩子在調查文章中很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孤獨感和想要人陪伴成長的期望,但細細品味孩子們的話,記者發現,有的人雖然想要弟弟妹妹,但是囿于諸如“不想讓媽媽再做手術再痛苦一次”、“不想讓媽媽沒有錢”、“爸爸媽媽年紀已大,再生孩子會很危險”、“擔心弟弟妹妹被燙傷給刀切到”、“不想給弟弟妹妹換尿不濕”等各種“操心”又看似合理的理由,選擇了不想要弟弟妹妹。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在參與調查的這36名孩子當中,有17個孩子已經有了兄弟姐妹,除了一位同學表示跟姐姐關系不好,討厭姐姐之外,另外16名學生都表示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處得不錯,或者即使有小摩擦 、會吵架,但仍然很愛自己的兄弟姐妹。“我孩子小的時候也不想要弟弟妹妹,但是她現在大了,又說想要弟弟妹妹了,但是我的年齡也超了”,協助調查的班主任韓老師告訴記者,根據她的日常觀察,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們更懂得忍讓和分享,“平時差距不大,但是遇到問題和爭執的時候,就能看出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意識差別”,韓老師拿班上的一名比較優秀的女生舉例說,“這個孩子已經是很優秀的了,但是,因為是獨生子女,你就會發現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她為自己想的就比較多”。
專家:二孩問題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表現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島寧夏路小學心理教師郭斐得知這些情況以后告訴記者,參與調查的這個班級有十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些孩子普遍有兄弟姐妹,加上多數屬于散養狀態,因此,孩子們的普遍接受度挺高,這個調查如果是在市區內“精養”的家庭群體內進行,結果可能會很不樂觀。郭斐老師說,多數精養家庭的孩子,時時處處以自己為中心,在家里當慣了皇帝,所以不希望自己的位置被別人分享。另外,九歲十歲的孩子多數還是把弟弟妹妹當做玩具一樣,有種玩的心態,年齡再大些,結果也會不一樣。郭老師表示,目前全面二孩放開以后,不管父母是否決定生二胎,但是相信幾乎每個家庭都或真或假或多或少地拿這個問題“刺撓”過孩子,有的甚至會時時拿來“嚇唬”孩子,“再不聽話就給你生個弟弟妹妹”。郭斐說,其實,不光孩子們焦慮,父母和老人在對待二孩的問題上也都有焦慮感存在,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顧慮,很大程度上都是家庭教育的折射,“三四年級的孩子父母想要二胎但又不敢要的有很多,其實,在考慮身體因素之外,家長們考慮最多的還是老大是否能夠接受的問題”,郭老師說,近十年來的獨享式陪伴,給孩子養成了現有的心態,一下子再出來一個,老大肯定會失落。
“其實一個孩子的接受度、寬容度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程度的標準,一個胸懷寬廣接受度高的孩子心理會更健康,而那種什么都是我的,太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肯定不會很健康”,郭斐老師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了老二以后,為了便于照顧,會把老大交給老人,其實,這恰恰加重了老大的被拋棄感,“不如把老大放在家里,一起照顧弟弟妹妹,這樣老大不但不會感覺被排外,也會更有責任感、使命感,有權威感,這一點有太多的家庭做不到”。郭斐老師說,家長應該意識到,二孩問題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表現,老大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適,都源起于父母,“這一點可能任何社會力量都替代不了”。[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