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改革先行先試 青島成績單亮眼
李滄區中小學生創客節上,同學們體驗科技制作帶來的樂趣。
青島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教育是繞不開的民生話題,關系到千家萬戶孩子的成長成才。近年來,我市堅持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滿意度位居全國19個重點大城市第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千余所;5所外遷高中新校區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高校朋友圈持續擴大,北大、清華、復旦等紛紛在青設立院區……青島教育碩果累累,成效顯著。
關鍵詞●改革試驗
教育改革先行”排頭兵”
教育改革先行先試,青島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6年10月,省教育廳正式同意設立青島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青島成為全省首個和唯一一個獲批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城市。省教育廳與青島市政府建立年度會商制度,協調重大改革事項,加大對青島教育綜合改革的支持力度,保障青島教育先行先試,把青島建設成為全省教育綜合改革先行區、示范區。同年2月,教育部在全國確定36個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青島成唯一入選計劃單列市。
截至2016年年底,青島設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全國試點地區、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國家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實驗區、全國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教育裝備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首批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地區、全國高職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全國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等國家級教育改革試驗區12個。除此之外,青島還承擔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等多項省級改革試點,10項改革成果入選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去年12月,全國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現場推進會在青島召開。
關鍵詞●學前教育
九成幼兒園達省定辦園標準
入園貴、入園難曾是學前教育的“難題”,青島著力改進學前教育辦學條件,促進學前教育發展。自2011年起,青島先后組織實施第一、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擴總量、調結構、健機制、提質量”為主要任務,出臺學前教育布局規劃、經費投入、教師編制、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管理、信息化建設、收費管理、幼兒資助等20個配套文件,確立學前教育總體規劃目標,推進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構建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2016年底,我市完成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生均定額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生每年850元和2400元,學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資助標準由平均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至1800元。五年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29所,幾乎占全市2354所幼兒園的一半。全市九成幼兒園達省定基本辦園標準,572所幼兒園邁入省、市示范園行列。市內三區140所幼兒園實現就近招生。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與比較研究報告顯示,青島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指數排名第一。
關鍵詞●教育均衡
辦學模式改革促進教育均衡
近年來,我市堅持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薄弱學校和薄弱環節,加快中小學校建設和改革步伐,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高。至2015年底,10個區市通過了國家“全國義務教育工作基本均衡縣”督導認定。 2014年度、2015年度教育部發布的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與比較研究報告顯示,我市連續兩年市域內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程度排名第一。
我市加強學校規劃建設工作,推進中小學標準化、現代化學校建設。將辦學條件標準化、現代化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到2016年底,全市97.8%的中小學達到市定現代化學校標準。在資源配置上向農村傾斜,保障農村中小學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建立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扶持機制,2008年至2013年,重點支持改造近600所農村薄弱中小學;2014年至2015年,扶持15個欠發達鎮中小學校舍改造12.5萬平方米,更新4.6萬余套課桌椅;到2015年底,在全市所有區市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工作基本均衡縣”督導認定基礎上,市教育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實施 《關于全面改善我市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全面改薄”升級版,將“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0所”納入市辦實事,市、區市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近5億元,完成100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惠及學生近5萬人,使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鄉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市域內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程度明顯提升。
2014年,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于加快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指導意見》,全面推廣名校辦分校、委托管理、集團化辦學、高?;蚩蒲性盒]椛渲行W、學區制管理等辦學模式改革,采取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中小學+高校、民辦學校+公辦學校等合作形式,推動校際間優質課程、教師資源和管理模式共享。2016年,啟動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工程,面向農村中小學招聘相關學科教師739名,占需求總人數的52.8%。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分別達31.4%和18.1%,其中骨干教師占31.3%,分別比2014年增長9個、6個和5個百分點。
關鍵詞●高中外遷
五所外遷高中全部投入使用
2012年,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投入資金35億元,在黃島建設青島6中、青島9中新校區,在城陽建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15中)、青島39中新校區,在即墨建設青島19中新校區。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要求,本著“提高標準、適度超前”原則,市教育局以創建百年工程、放心工程為目標,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現場觀摩會,通報各項目進展情況,研究施工存在問題,督促各單位科學施工,提高建設標準和建筑質量。
五所高中啟動建設以來,備受島城學生和家長關注。2016年,市教育局舉辦環保建設座談會,邀請專家、教授、環境檢測機構,研究空氣質量檢測標準,為新校建設把好環保關,圓滿完成建設任務。5所普通高中新校區建設全部竣工,設備、裝備基本安裝完畢,分別移交至各學校管理使用。記者探訪發現,各個學校各有特色,青島9中新校區整體呈歐式學院派風格,突顯外語學校氣質。青島6中新校突顯美術特色,擷取山海元素,運用曲折折板,塑造第三立面,使建筑天際線呈起伏、波動意向。青島39中新校建筑風格延續了海大魚山路校區歐式風格,校門借鑒海大氣派、厚重的風格。青島19中呈美式建筑風格,簡約、大氣,校園呈教學、運動、生活三大功能區,以“品”字形對接關聯,呈現“一帶、二軸、多點”特點。青島實驗高中(青島15中)新校建筑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古代城市棋盤式布局,四棟U形教學樓,各自形成內庭圍合式格局。
關鍵詞●高校朋友圈
牽手引進全國一流大學高校
2016年9月17日,1000余名新生到山大青島校區報到入學。 9月24日,山大青島校區啟用暨2016年新生開學典禮在博物館北門廣場舉行,標志著歷時3年多建設的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正式啟用。青島校區規劃了生命學科、信息學科、環境學科、海洋學科、政法學科等5大學科集群和3個國家級平臺,將打造成“引領學術前沿的創新型校區、國際交流合作的開放型校區、深化綜合改革的示范性校區”。山大重回青島,延續“老山大”文脈,豐富了青島的文化底蘊,提升了青島城市形象;未來將建設成高端人才集聚、高新科技研究、高新技術孵化和高端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山大重回青島是青島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重要一環,2016年我市出臺的《關于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等教育機構增至50所以上。多年來,青島城市經濟、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校來青辦學,去年,青島引進高校層次高成果顯著,實現了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水平雙提升。通過引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實現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
與此同時,青島本土高校也在“開疆拓土”,中國海洋大學確定建立黃島校區,將重點打造國家級綜合性濱海試驗區和海上試驗場,建設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裝備與儀器、船舶與海洋工程等研發基地和相關學院;建設海洋發展戰略研究領域的協同創新中心,打造國家“藍色智庫”;并與國際知名海洋科教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建學院。青島大學膠州校區選址在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約3000畝,可容納3萬名學生學習和生活。青島農業大學確立建立平度校區,預計今年建成后,學校將圍繞區域經濟需要,按不少于5個學科門類、不低于1萬人的規模開展全日制人才培養。 記者 王世鋒 攝影報道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