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2 07:31 -- 來源: 青島日報
聚焦新形勢下外貿企業實際需求,青島自貿片區日前出臺支持外貿企業創新發展九條措施,全力推動外貿穩量提質。2025 04/22 07:29 -- 來源: 青島日報
雀巢1.8g咖啡小條包生產項目于近日開工建設,主要從事小包裝速溶咖啡生產、銷售,計劃今年10月竣工投產;占地56畝的日日盛二期將于6月正式開工建設,主要從事鹵味肉制品、蔬菜產品深加工及海產品深加工;特斯特預制菜及高端調味品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正加速建設,主要從事復配增稠劑、香辛料的研發生產……2025 04/22 07:21 -- 來源: 青島日報
從城市賞花游到跨省踏春游,從全省環線游到特色專線游……漸入佳境的“鐵路+文旅”融合場景,不僅讓人們的“詩與遠方”觸手可及,也打開了春日經濟“黃金通道”,努力將“春日經濟”的熱力轉化為激活消費的新動能。2025 04/21 18:47 -- 來源: 信網
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牛永波在致辭中表示,過去一年,全市建筑業產值持續攀升,綠色建設成效顯著,“好房子”建設技術導則率先實施,青島市“好房子”產業聯盟促進好房子建設品質提升。2025 04/21 09:19 -- 來源: 經濟日報
近期,多家銀行披露最新進展并表示,正積極推進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未來將持續加大該業務的推進力度,支持央企國企、民營企業強化市值管理、優化資本運營等各類需求,助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2025 04/21 08:44 -- 來源: 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
“五一”假期前,杭州飛往國內多地的最低機票價格普遍為原票價的2折,飛往北京的機票總價單程不到500元;飛往廣州的單程含稅費后的最低價格,也在500元上下。2025 04/21 08:43 --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3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24個,比2月增加6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10個,比2月增加7個。2025 04/21 08:42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國內產能收縮的同時,牛肉消費卻呈現上揚趨勢。牛肉是我國重要的消費品。近年來,作為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肉類,牛肉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2025 04/21 07:28 -- 來源: 青島日報
檢驗檢測認證作為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技術創新、市場化發展和信息化加持,新興技術的發展將引發行業顛覆性的變化。2025 04/21 07:15 -- 來源: 青島晚報
通過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限時折扣優惠以及特色商品展銷,進一步激發公眾的消費熱情,塑造體育消費新風尚,引領一場全民參與的體育消費新潮流。2025 04/21 07:12 -- 來源: 青島日報
深諳“人才強市”之道的青島,早在1988年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時,就已經拉開了招收培養博士后高層次人才的序幕。2025 04/21 07:03 -- 來源: 青島日報
作為全國糧油產業展示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博覽會參展商數量、展品數量創出新高。以天祥、皇豐、維良、寶佳智能為代表的21家本地企業組團參展,集中展示產業整體實力。2025 04/20 08:10 -- 來源: 青島日報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72個優質項目落戶嶗山區,其中總投資過億元項目49個,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2025 04/19 08:05 -- 來源: 青島日報
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占比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快速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1461.9億元,增長3.4%,占69.2%,提升0.7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出口292億元,增長26.5%,占13.8%。2025 04/18 15:33 -- 來源: 青島稅務
經查,該企業5月份成立,7月份開票后即“走逃失聯”。企業經營時間極短,銀行賬戶中沒有有關購銷的資金往來。取得的進項發票中無物流、水電等信息,未發生產經營的成本費用,屬于典型的“空殼企業”。2025 04/18 15:30 -- 來源: “青島稅務”微信公眾號
涉案企業青島中昌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沒有真實交易業務的情況下,為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65份,發票金額價稅合計7583.03萬元。對其違法行為,青島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依法作出罰款50萬元的處罰決定,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2025 04/18 15:20 -- 來源: 青島稅務
檢查組調取了企業11401份農產品收購發票,鎖定了平度市3個村245名農戶為重點核查對象,然而正值農忙時侯,檢查組在當地村委的支持下,利用中午、晚上入戶農家逐一核實真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幾十名農戶坦言并未種植過該公司所收購的農產品。2024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四大新興產業專業園區營收超1200億元
2025 04/18 14:16 -- 來源: 信網
近年來,新區按照“引入鏈主企業、集聚配套項目、構建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生態”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專業”的產業聚合能力。面向未來,只有更加凸顯專業化定位,才能在專業專注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