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萊西市民35年收集6000余件紅色文物 自建博物館免費開放

    原標題:自籌200萬!他建起“紅色博物館”

    在萊西市水集街道北莊村,有一座建東紅色博物館,該館是由60歲的萊西市民楊建東自費200萬元建立的。多年來,楊建東傾盡全力投身于紅色記憶傳承事業,他創建的建東紅色博物館里收藏著6000余件珍貴的紅色文物,至今免費開放6年,這座紅色博物館已成為萊西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精神坐標。

    收集6000余件紅色文物

    談起自費200萬元打造建東紅色博物館的初衷,楊建東坦言:“讓老一輩人能在這里找回記憶,讓年輕一代能在這里觸摸歷史,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在這座52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里,收藏了6000余件紅色文物,每一件都是楊建東四處奔波收集來的。1990年,從幾封泛黃的老革命家的書信開始,這位樸實的萊西人就與紅色文物結下了不解之緣。那些承載著革命先輩奮斗足跡的物件,深深觸動了他。從那時起,收集紅色文物、傳承紅色精神的種子,在他心底悄然種下。

    為了籌建紅色博物館,楊建東毅然掏空積蓄,又向親友借債,硬是湊出了創建紅色博物館的啟動資金。面對妻子的不解,他指著滿屋的紅色文物堅定地說:“這些‘老伙計’能教給孩子的,是課本上學不到的。”為了收集紅色文物,楊建東四處奔波。他穿梭于全國各地的鄉村小鎮、舊物市場,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有紅色文物的角落。資金不足,他省吃儉用,甚至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家人起初并不理解,抱怨他不顧家、折騰錢,可楊建東沒有動搖。他耐心地向家人講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漸漸地,家人也被他的執著打動,轉而支持他的事業。

    “希望通過這些紅色文物,能夠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從而傳承紅色基因。”楊建東介紹,如今這座紅色博物館展館里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他“跑斷腿、磨破嘴”一件件收集來的。

    五度登門“淘”到珍貴文物

    楊建東表示,收集紅色文物的過程困難重重。有些紅色文物持有者對他心存疑慮,拒絕出售或捐贈。楊建東就一次次登門拜訪,用真誠和對紅色文物保護的決心打動對方。當得知一位老革命家后代家中有一批珍貴的信件和照片,楊建東先后五次前往對方所在城市,詳細闡述自己建立紅色博物館的意義,最終成功說服對方將紅色文物托付給他。

    在楊建東的講述中,記者不僅感受到他對紅色文化的熱愛與執著,更看到一位普通人以一己之力,為守護歷史、傳承精神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他家參觀這些紅色文物,都對楊建東贊不絕口。就這樣,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建東紅色博物館終于建成開放。

    讓參觀者觸摸歷史溫度

    建東紅色博物館開館后,楊建東又當起了義務講解員。與普通講解員不同的是,他的講解總是充滿溫度與互動。“這里跟書本上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我會讓來博物館參觀的市民、學生觸摸歷史的溫度。”楊建東表示,他在這里引導孩子們搖動20世紀70年代的手搖玉米脫粒機,在歡笑聲中感受勞動的快樂;也會讓學生使用扁擔試著挑盛著糧食的籮筐,在沉甸甸的重量里感悟“粒粒皆辛苦”。楊建東深入研究黨史,將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爛熟于心,為前來參觀的市民、學生生動地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只要有參觀者,他就精神飽滿地講解,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讓更多人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孩子們摸著文物問‘這是真的嗎’,那一刻,就是傳承的開始。”楊建東感慨地說。

    鮮為人知的是,楊建東除了紅色文化守護者的身份,他還是一名鋦瓷匠。每次收回來的瓷器物件有破損時,楊建東都會用祖傳的手藝將它們修復完好,他申報的“楊氏鋦瓷技藝”被列入青島市非遺推薦名錄。楊建東靠著用細密銅釘修補殘缺瓷器的手藝,加上打零工的收入,全部用來填補每年近20萬元的建東紅色博物館運營費用。

    2023年,為了讓更多孩子觸摸歷史,楊建東發起了“紅色文物進校園”活動,將雷鋒書籍、日記等帶進課堂。在萊西四中的一堂思政課上,當學生朗讀1947年膠東民兵的絕筆信時,教室里一片哽咽聲。校長動情地說:“楊館長送來的不是文物,是信仰的種子。”對此,楊建東表示:“歷史教育不該囿于展館的四壁,而應該走進孩子們的心田。”

    2024年,建東紅色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為黨建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社區黨員、企業職工前來參觀學習。如今,建東紅色博物館已成為萊西7家非國有博物館中的佼佼者,更被納入青島市紅色研學線路,成為“踏尋革命文物之旅”的重要站點。截至目前,建東紅色博物館已累計接待青少年超過5萬人次。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康曉歡 袁超 受訪者供圖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23 07:12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