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蛟龍”號第333次下潛在印度洋采集樣品30余件

    原標題:“蛟龍”號第333次下潛在印度洋采集樣品30余件

    開展約9個小時的水下作業,發現較大數量的海洋生物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本報4月9日訊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日前完成載人深潛共享航次第二次下潛作業,潛航員楊一帆、傅文韜和科學家欒錫武從印度洋約3000米深海采集到巖石、沉積物、海水、海參、珊瑚、茗荷等樣品30余件。

    當日的下潛地點仍然選擇在本航次暫時命名的一處“鰲山海山”,本潛次是“蛟龍”號的第333次下潛。“我們沿著鰲山海山底部向上爬升,然后又從其頂部往下走航,開展了近底航行觀察,拍攝了海底影像資料,采集了各種樣品。本潛次發現海洋生物數量較大,希望通過后續的進一步樣品研究,取得新的科學發現。”欒錫武說。

    據統計,在約9個小時的水下作業里,“蛟龍”號共采集到海參、珊瑚、茗荷、海綿、蛇尾、海百合6種代表性海洋生物樣品,獲取了5塊碳酸鹽巖及多件近底海水、沉積物等樣品。

    本航次領隊孫永福表示,在船上實驗室完成樣品處理后,將按照相關科學需求把樣品分配給參航的科學家,然后在陸地實驗室進一步深入研究,共享樣品、共享數據,加強對印度洋深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認識。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10 08:30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