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歷史城區一批老牌商業地標正通過更新改造,“變身”潮流復合空間
青島歷史城區中,東方貿易大廈、中山路百盛等正向商業綜合體、產業孵化器等轉型,推動資源集聚與功能升級
老牌商業地標“變”潮流復合空間
青島歷史城區正迎來關鍵性的“轉段時刻”。在當下歷史城區發展從歷史建筑修繕、業態招引向街區全面提質運營轉段的大背景下,上街里、大鮑島這一業態相對成熟的片區,已率先開啟“二次更新”。
記者注意到,目前,上街里、大鮑島在持續優化街區業態的同時,正重點推進周邊商業樓宇煥新工程,東方貿易大廈、中山路百盛等老牌商業地標正通過更新改造,向商業綜合體、產業孵化器等轉型,推動資源集聚與功能升級,以期通過對存量空間的系統性激活,為歷史城區注入新活力和可持續生命力。
縱觀上海新天地、成都祠堂街等國內歷史城區更新項目,它們的更新路徑大都呈現清晰的階段性:先以歷史建筑改造為切入點,通過引入零售業態、網紅品牌和首店經濟,快速凝聚人氣,塑造街區個性;待商業生態逐步成熟后,再轉向存量樓宇的盤活,植入生活服務、酒店等互補業態,最終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活生態鏈。
青島歷史城區亦是如此。“二次更新”正助力街區實現從初期商業引流到功能復合、產城融合的關鍵跨越。
空間煥新:
一批老牌商業地標重塑城市記憶
春日的歷史城區,一批承載著城市記憶的老牌商業樓宇正在悄然蛻變——東方貿易大廈披上綠色防塵網,中山路百盛外立面初現新貌,華能大廈變身音樂家廣場,三興里的老樓化身藝術SOHO。這些曾經輝煌的商業地標,正以全新姿態續寫著屬于老城的嶄新故事。
提起東方貿易大廈,不少“老青島”都不陌生。20世紀90年代,東方貿易大廈曾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青島市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之一。其后,東方貿易大廈幾次易主,風靡一時的商業巨頭逐漸褪去往日的繁華。如今,歷經多年沉寂的東方貿易大廈搭建了腳手架、覆蓋上防塵網,啟動更新。
在中山路上,百盛商廈裙樓改造提升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項目現場,工人們在機械臂助力下加緊外立面加固施工,整體外觀已經初具雛形。項目施工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裙樓內部加固改造已完成90%,建筑外立面鋁板及玻璃安裝即將完成。
中山路百盛于1998年9月30日開業,成為20世紀90年代青島的商業“頂流”之一;2023年6月30日,中山路百盛在當日營業結束后停止門店經營。如今,中山路百盛即將迎來“新生”,外立面、裝修、業態等方面的升級帶給老城無限想象。“我們在對原有建筑外立面改造更新過程中,通過削減建筑視覺體量感,優化立面尺度、構圖比例和虛實關系,使百盛裙樓部分可以更好融入歷史街區,實現與周圍歷史城區的整體風貌相協調。”市南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其實,在這之前,上街里、大鮑島這一歷史城區核心區已有不少項目著手更新,并已初顯成效。
與棧橋一路之隔的華能大廈建于1995年,是棧橋溢出流量的自然承接者,常年吸引外地來青游客下榻。但常年以來,華能大廈以住宿和餐飲業態為主,除運營的幾家賓館外,其余店鋪經營規模較小。
在歷史城區更新的浪潮下,華能大廈依托景區流量打造文旅消費綜合體,煥新為華能大廈音樂家廣場。“煥新區域主要包括華能大廈一層、二層和地下空間及廣場區域。目前,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整體出租率達80%,預計‘五一’假期前正式開業。”項目負責人許征雄說。
位于中山路地鐵站D口西側的三興里現更新為天泰藝文中心,擁有青島里院最大的下沉藝術廣場。在這處全新的藝文社交街區北側,有一幢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五層小樓。如今,這幢小樓有了一個洋氣的名字——藝術SOHO。
步入5樓,國內首個長笛專業類博物館已經正式開放,240平方米的空間內設置了笛的起源、長笛演奏發展史等7個展區,陳列柜里的各色長笛,每個背后都有一段美麗的故事和回憶。天泰藝文中心相關負責人田經理介紹,除5樓開辟為長笛博物館外,其余4層共1000余平方米的載體均對外招商,目前已吸引藝術文創設計師工作室、廣告會展等領域企業入駐,成為藝術產業集聚地。
業態迭代:
以復合功能激活城市新空間
當這些老牌商業地標啟動更新時,一個首要的問題便擺在眼前:更新后如何重新定位?
就目前啟動的更新項目來看,這些樓宇正通過產業孵化器、創意辦公等新業態的導入,向“商業+辦公+文旅+社區”的復合空間演進。
“城市更新的出發點和目的就是對城市功能的優化提升。在新階段,將有一個更加總體、綜合、系統的思路把各方面的工作統籌起來,讓城市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得到激發,特色魅力進一步得以彰顯。”正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副院長范嗣斌所說,當下,老牌商業地標的更新,就是歷史城區圍繞“場”的打造、“業”的聚合、“人”的聚集的探索和嘗試,推動歷史城區實現功能躍升和生態重構。
這種推動力首先體現在業態互補和迭代上。比如,中山路百盛在建筑外觀融入歷史城區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打通業態經脈,與中山路商圈潮流時尚氣息相通。“目前,我們正積極對接國內的專業商業策劃運營團隊,啟動該項目的前期商業策劃和商戶招商儲備工作,已洽談儲備商戶近200家,預計今年四季度完工,煥新成為時尚商業綜合體。”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日前,市北區委書記高健調研東方貿易大廈項目時提到,該項目地處老城區核心地段,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要立足區域發展實際,精準籌劃業態布局,打造集辦公、休閑、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而在今年市北區政府工作報告關于豐富商文旅融合消費新體驗的表述中,特別提到打造東方貿易大廈親子互動體驗中心,以優質供給拉動消費擴容,這無疑是豐富街區親子業態的重要舉措。
業態的升級和迭代則表現得更為明顯。已經啟動更新的廣西路72號,將于今年下半年開業,以希爾頓摩庭酒店的身份亮相,屆時,老城將再添百余間高品質特色客房。華能大廈音樂家廣場已投入運營的地下停車場日均進出超800輛車,在解決棧橋周邊“停車難”問題的同時,也為周邊住宿酒店提供停車配套,更好地將棧橋景區的“流量”變為“留量”。
值得注意的是,和一般商業樓宇產業定位與招商不同,歷史城區商業樓宇所塑造的商業脈絡也與歷史城區一脈相承,重視挖掘在地文化、豐富人文精神。這種將商業更新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做法,正在重新定義歷史城區的空間價值。
華能大廈音樂家廣場將打造成為青島特色商品和海濱文化的展示窗口。在業態升級優化后,引入霸王茶姬、麥當勞、壹咖啡等一線品牌,集聚蒸鮮、海腸撈飯、海鮮面等青島本地特色餐飲。其中,項目打造的音樂家綠洲酒吧和云海棧橋觀景平臺等公共空間既與其他餐飲業態聯動共營、業態互補,還為游客提供休憩、觀海、拍照的打卡地。音樂家廣場還與青島藝校、歌舞劇院、音樂家協會等合作,為音樂家及學生提供才藝表演場地,通過年輕業態吸引客流。
“下一步,我們將用好藝文中心這一陣地,進一步挖掘在地文化和藝術內涵,打造青島里院藝文新地標。”天泰藝文中心相關負責人田經理介紹,未來,藝術SOHO將和藝文中心廣場、22世紀音樂廳聯動,加強藝術與生活的互相滲透,打造藝術氛圍體驗式的社交空間,做強“藝文社交街區”品牌。
正如一位城市規劃專家所說,“真正的城市更新,是讓歷史與現代對話,讓記憶與未來相遇。”老牌商業地標的復興,不僅是建筑功能的更新,更是城市記憶的延續、商業生態的重構、文化活力的再現。
期待這些昔日的商業旗艦重現榮光、續寫傳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曹森)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