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老年人成租房“困難戶” 有青島房東提出“不租給獨居老人”

    原標題:老年人租房,不該被“關”在門外

    近期,“租不到房的60歲以上老年人”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議話題。當前,一些老年人因為到子女居住地養老或就醫,產生了租房需求。然而他們卻面臨一個現實問題——部分房東不愿意把房屋租給老年人,部分房屋中介也不愿接待老年租房者,“老人租房難”現象逐漸顯現。

    在青島,老年人租房是否存在類似煩惱?背后原因是什么?困局如何解?連日來,記者展開了調查。

    老年人成租房“困難戶”

    前不久,家住市北區的王言(化名)想在自己小區為71歲的母親租一套房子。“我有兩個孩子,四口人住在一套91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想把母親接來同住,方便照顧她,但她不愿意跟我們住一起。”王言告訴記者,母親想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方便子女前去陪伴照料。原以為租房會非常順利,在中介的帶領下,王言看了四套房子,并選出了最心儀的一套。“中介跟房東談價的時候,提到住這套房子的是老年人,房東直接改了主意,表示不租了。”王言對此感到難以理解。隨后,中介又聯系了另一套房子的業主,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我向中介咨詢,能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租房,不提實際居住人,中介認為要對租賃雙方負責,不能有所隱瞞。”王言說,她在小區業主群里幾經打聽,終于為母親租到了房子。“這位房東家里也有老人,能理解我們,了解到我母親身體狀況沒有問題后,跟我們簽了約。”

    胡康(化名)是李滄區的一名房產中介,幾乎每天都會跟租客和房東打交道。“這幾年租房子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了,但很多都是由子女跟房東簽合同。我們一般會跟房東說明是老人居住,大多數房東比較理解,只要老人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基礎疾病,都不會拒絕。”胡康同時向記者透露,如果租房老人年齡在70歲以上,兒女不在身邊,特別是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房東往往不愿意將房子出租。

    現實情況下,老年人在租房時往往預算較低,更愿意選擇老舊小區的低樓層房屋,“這些房子的房東一般不太挑租客,能租出去就行;新房、次新房的房東對租客年齡會有一定要求,但是老年人租此類房子的也少。”胡康介紹。

    “年齡條款”背后有隱憂

    根據《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全國獨居老年人比例已達14.2%,其中近20%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但現實中,許多老年人在租房時要面對合同中的“年齡條款”。

    譚慧(化名)因工作變動到外地發展,離開青島前,她打算將自己的房子租出去。“40歲以上不能合租,60歲以上不能獨立承租。”前不久,譚慧聽聞了租房界的這一“定律”,一開始也很難理解,但詳細了解后,她對此“定律”深表認同。

    在不少房東的真實經歷中,許多40歲以上的租客在刷短視頻或聽音樂時喜歡外放,不愛干凈,沒有邊界感,合租容易跟其他租客產生矛盾;60歲以上的租客往往需求多,例如水電費繳納、電器使用等問題都需要詢問房東,而且身體狀況不佳,容易發生意外。

    “萬一老人在我房子里磕了碰了,我也得擔責任。”譚慧告訴記者,她想盡量規避“不必要的麻煩”。

    房東李先生在小紅書上對外出租自己的房子,明確提出“不租給獨居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健康開始出現狀況,容易摔倒、發病,如果獨居,老人萬一出事,容易給我造成額外負擔,甚至影響我房子后續的出租出售。”李先生說,他此前的租客就是一名外地來青島幫忙照顧孫子的老人,“她喜歡撿廢品,堆在電梯間和樓梯間,鄰居和物業對此意見很大。我也跟她溝通過,但是過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又會出現。”

    采訪中,還有部分房東提出了自己的隱憂——有的老人因記憶力衰退,容易忘記關火、斷電,存在安全隱患;還有老人是自付租金,但自身收入較低,有時會出現拖欠情況;部分租房老人要求房屋“適老化”,如果改造,會給房東造成額外支出,且不利于房子的后續出租。

    部分老年人公租房需求大

    公租房也是部分老年人的租房選擇。作為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具有居住穩定、價格低廉的優點。2020年,青島市調整了公租房的申請條件,市區戶籍家庭申請公租房須同時符合4項條件。其中,申請人除了要符合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和常住戶口的規定外,另兩項條件是: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388元、家庭財產不超過家庭年收入標準的4倍。政府投資建設并運營管理的公租房實行四檔差別化租金標準,根據不同的人均月收入,租金標準從0.75元/月·建筑平方米到同區域市場租金標準的30%、50%、70%不等。

    隨著每年退休金增長,不少老年人公租房的租金也在“提檔”,租房成本越來越高。70歲的楊先生獨自住在市北區濱??党枪夥啃^,隨著他退休金的增長,他已達到公租房第四檔租金標準,即人均月收入高于2540元以上符合條件的家庭,租金標準按照同區域市場租金標準的70%確定。他擔憂,將來有可能失去申請公租房的資格。

    欒先生和老伴已入住公租房4年多。前3年,因為優惠政策疊加,他的月租金為575.3元,而隨著退休金的增加,目前欒先生和老伴的人均月收入已超過3388元。“從去年開始不再享受優惠政策,租金按照市場價來收取,調整到每月1643.3元,經濟壓力陡增。”欒先生說,老伴做過肺部手術,需要長期用藥,希望相關部門考慮到老年人的醫療支出,推出更多的租房優惠政策。

    還有老年人反映,由于收入略高于公租房申請標準,不符合申請條件,但自己家庭支出較大,生活困難。“我的月收入超過了公租房申請標準100多元,每月要支付市場價房租1300余元。”63歲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現在獨自租房居住,還要每月給患有疾病的孩子1000元生活費,剩下的1200余元要供生活、醫療所需,經濟壓力大,很需要申請公租房。

    記者咨詢了青島市住房保障中心公租房管理處。工作人員稱,目前,青島市公租房申請收入標準與同類城市相比屬于較高水平,暫時沒有調整計劃。青島市的公租房實行計分輪候排序制,其中對老年人做出了政策傾斜,即按照家庭成員年齡計分公式,申請公租房的老年人最高可計為20分。對于收入超過準入線但仍符合住房困難條件的群體,實施柔性政策,允許其按調整后的租金水平繼續承租公租房,給予其穩定居住期。

    守護“老有所居”需多方努力

    破解老年人“租房難”困局,需要從現實角度守護老人租房權益。

    “從法律角度看,雖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禁止歧視老年人,但房屋租賃屬平等市場主體之間的民事活動,基于雙方自由意志,房東有權選擇承租對象。”九三學社青島市委會經濟專委會副主任、青島鴻泰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冬認為,既不應該“道德綁架”或硬性規定,也不能對此類歧視行為視而不見。

    丁冬建議,一方面可以采取激勵引導舉措,給予房東一定補貼,提高房東租房給老年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探尋合理的擔保方案,讓老人子女、社區共同參與,減少房東顧慮。

    當前,租房市場多以年輕人為目標群體。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笑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笑蕾建議,政府部門可視情況出臺專門針對老年人租房的引導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建立專門服務老年群體的房屋租賃平臺,讓老年人可以輕松查詢到適合的房源,滿足老年人的不同租房需求。

    “老年人對電梯、廚房等配置都有特定需求,擴大適老化租賃房源供給非常重要。”劉笑蕾認為,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展開試點,將老舊小區改造與老年公寓建設結合,引入第三方機構打造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定制化”住房,按照房屋標準、老年人實際狀況等因素確定對外出租價格,可配備流動醫護人員和助老食堂,為老年人生活和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實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進行危舊房屋改造時,應當優先照顧符合條件的老年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廣州市發布“公租房新政”,考量到老年群體存在醫療剛性支出,且比其他群體更難通過市場租賃到住房,提出申請家庭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的,家庭收入、家庭財產標準放寬到準入限額基準的130%。此外,為滿足適老化改造需求,廣州市“新政”還提出,公租房項目可根據居住人群特征與生活需求,適當增加醫療衛生配置和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老年群體的保障服務水平。

    有不少城市出臺了老年人公租房租金優惠政策。例如,成都市規定,符合第一檔租金標準的承租人,家庭成員均在60歲以上的,減免50%的房屋租金;漳州市將年滿60歲以上孤寡老人的家庭列入公租房租金全免行列。青島市也有公租房租金減免政策:政府投資的公租房承租家庭在承租期間,因特殊情況造成支付房租特別困難的(實際負擔租金超過家庭收入的35%以上或醫保部門認定的補充醫療保險以及醫療救助群體)可向戶籍所在地的區住房保障部門申請租金減免,租金減免額度為實際負擔租金標準總額的50%,一次減免期限最長時限為1年。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11 08:56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趙曉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