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遺落田間的藥瓶
農藥包裝廢棄物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威脅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被稱為農田“生態炸彈”。近年來,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我市出臺系列措施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助力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印發的《青島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置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全市轄區內田間地頭、溝渠路、河道、水塘、機井等周邊區域無明顯可見的廢棄物。
今年以來,有市民通過黨報熱線82863300、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和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我市部分鄉村存在農藥包裝廢棄物散落問題,涉及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的18個街道(鎮)40個村。這些農藥瓶、農藥袋或散落在田間地頭,或堆積在機井周邊,甚至漂浮在水塘、河流中,影響了村容村貌,成為污染源。農藥包裝廢棄物為何被隨意丟棄?為何沒有及時回收?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采訪。
農藥瓶袋散落丟棄
田間地頭隨處可見
有專家指出,如果農藥包裝廢棄物長期積存在農田中,農藥殘留會進入土壤和地下水,破壞土壤結構和功能,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農藥的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當及時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并交由專門的機構或者組織進行無害化處理。
記者根據市民投訴,隨機選擇了16個村莊實地走訪,發現這些村莊都存在農藥包裝廢棄物散落現象,其中9個村莊有明顯的農藥瓶、農藥袋隨意丟棄問題。
在平度市仁兆鎮東王戈莊村,數百個農藥包裝廢棄物散落在麥地旁的溝渠中,其中大部分為白色、藍色和紫色的除草劑、殺蟲劑藥瓶,少部分為鋁箔質地的農藥袋,在荒草中十分扎眼。投訴人告訴記者,不少村民用完農藥后將瓶子、袋子丟棄在溝渠里,村里也沒有人撿拾回收,等下雨時,這些包裝會被雨水沖走。在平度市田莊鎮潘家莊村的道路旁,近百個農藥瓶、農藥袋與枯枝、腐爛果實混在一起。
在即墨區靈山街道龍河莊村,約50個白色的農藥瓶和蓋子散落在一口機井的周邊,瓶身上可見“殺蟲劑”字樣,瓶口和瓶蓋上還殘存著橘紅色藥劑。記者從即墨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區在13個鎮街設置了22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負責撿拾、回收農藥瓶、農藥袋。不過,龍河莊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這些農藥瓶被扔在機井周邊已有兩個多月了,無人清理。
在膠州市膠西街道趙家城獻村、鋪集鎮陳家莊村及城陽區棘洪灘街道魏家莊村,麥田里、菜地邊都有被丟棄的農藥瓶、農藥袋。
回收體系需要健全
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關系農業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于2016年起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根據《行動方案》,2022年至2024年,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實施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獎補,全市每年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420噸。今年前10個月,全市已累計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380噸。
“盡管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已經建成,但仍面臨‘收集難’的問題,這種情況在全國很多地方也普遍存在。”市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說。
2020年8月,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發布《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農藥生產者、經營者應當按照“誰生產、經營,誰回收”的原則,履行相應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義務。農藥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場所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不得拒收其銷售農藥的包裝廢棄物。農藥使用者應當及時收集農藥包裝廢棄物并交回農藥經營者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不得隨意丟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大部分農藥經營者都會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但回收率沒有保障。“我賣出的農藥,能收回包裝的不到一半。”膠州市的一位農藥經營者說。
一些農戶的環保意識不強,平時不會收集并交回農藥包裝廢棄物。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種了十幾畝地,每年要用掉約100瓶(袋)農藥,用后的農藥瓶、農藥袋都丟在田間地頭。當記者提及農藥瓶、農藥袋污染環境需要回收時,這名村民說:“大家都把它扔在地里。”
部分村莊距離農藥經營場所較遠,農戶不方便交回農藥包裝。即墨區金口鎮北官莊村的一位村民對記者說,村里沒有農藥銷售點,村民要到兩公里外的大官莊村買農藥,專程去還藥瓶太麻煩了,放在家中又怕孩子接觸,就都丟在了機井旁。
據了解,我市農業行政執法機構開展了多次農業廢棄物專項執法行動,查處了一些隨意丟棄農業固體廢棄物的違法案件。一位基層執法人員坦言,隨意丟棄農業固體廢棄物的違法案件存在“固定證據難”的問題,查處難度大。
在2022年前,西海岸新區、平度市、萊西市等區市曾實施過“有償回收”,按照每個農藥包裝廢棄物5分至3.7角的價格,給予村民和回收點回收補貼。但后來政策調整,取消了對農戶的直接補貼,降低了對回收點的補貼。因為不愿將此前收集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折價或免費送出,一些農戶和回收點將其堆放在家中或農田周邊,形成了安全隱患。記者在平度市仁兆鎮前高戈莊看到,大量農藥瓶、農藥袋堆積在一處空地上,形成一個2米高的廢物堆。“這40萬個瓶瓶罐罐是我在2021年以每個五六分錢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收來的,花了2萬多元。如果按照現在每斤約一塊錢的價格賣給回收點,我要賠進去1萬多元。”這位農戶說。
根據目前的《行動方案》,各鎮街負責建設本轄區的回收體系,組織撿拾回收散落廢棄物。記者了解到,現階段我市農村散落的農藥包裝廢棄物一般由回收點雇人撿拾,或由村莊網格員和公益崗人員撿拾,資金和人力均不足。
“盡管有財政補貼,但對于各鎮街回收點來說,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資金壓力仍然較大?;厥拯c負責的范圍廣而人手少,農村公益崗的老年人居多,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隨意丟棄的問題,僅靠他們撿拾,很難徹底清理。”某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說。
安裝智能回收箱
推行追溯二維碼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破解農村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難題,是一項亟需研究的課題。受訪的基層工作人員、高校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從拓寬補貼資金來源、投放智能化回收設施、加大執法督查力度、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
“按照要求,農藥生產廠家和經營者是農藥瓶、農藥袋回收的重要力量,但從實際情況看,他們發揮的作用還不夠。有關部門可以探索建立農藥生產廠家、經營者和回收點的合作機制,從農藥生產廠家、經營者的農藥銷售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回收點收集農藥包裝廢棄物。”一位基層工作人員建議,青島可借鑒外地經驗,實施農藥銷售押金返還舉措,農戶購藥時預先支付一定的押金,交回農藥包裝廢棄物時再由農藥經銷商返還押金,政府再配套一定數額的獎勵資金,以此調動農戶回收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戶了解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意丟棄的危害性、回收處置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回收處置工作。
青島農業大學環境工程系徐良副教授建議,在村莊設置專門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箱,就近回收農藥瓶、農藥袋。“回收箱可以采取智能化設計,農戶掃碼投入農藥包裝廢棄物后,系統可自動稱重并將押金及獎勵資金打入農戶賬戶。”徐良說。
市人大代表、山東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寧認為,農藥包裝廢棄物被隨意丟棄的背后是相關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執法機構要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主管部門、考核部門也要加強考核,督促回收機構做好回收工作。“青島可以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二維碼追溯體系,農藥流通時,銷售商和購藥農戶都要掃碼登記。執法人員在田間地頭發現被隨意丟棄的農藥瓶、農藥袋時,只需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追查到責任人。”張寧說。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市政協常委、山東省合作經濟研究會會長李中華表示,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難題,要發揮好基層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及時收集并交回農藥瓶、農藥袋,同時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用科技力量促進化學農藥減量。
記者手記
拆除農田“生態炸彈”刻不容緩
藍天、碧水、凈土是美好生活的基礎。農藥包裝廢棄物危害巨大,有效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是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安全的必答題,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青島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置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到2024年,基本消除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牛皮癬”,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這項任務既緊迫又繁重,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目前,我市已建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年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420噸的成績值得肯定,但存在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農藥使用者隨意丟棄農藥瓶、農藥袋;農藥生產廠家和經營者回收包裝廢棄物的比例低;農村回收人員有限,徹底撿拾壓力大……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需要抓住這些關鍵環節,重點突破堵點、難點,否則已取得的成績容易前功盡棄。
這項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協同發力,發揮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相關職能部門要做好調查研究,制定有效政策,做好監管考核;市場主體要發揮主要作用,創造生態效益,履行社會責任;農藥使用者要樹立環保意識,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干起。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農田“生態炸彈”一定會徹底清除,農村人居環境必將更加和美。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