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新增長山路和陽信路歷史文化街區 部分院落已征收

    里院靜臥長山路

    渴盼迸發新活力

    老青島人稱中山路一帶為“街里”,其中“里”便是里院,也就是高處俯瞰像迷宮一樣的幾何圖案建筑,是一種融合中西方智慧的高效能建筑。雖然外表并不富麗堂皇,但是它規模適中,空間組合變化多端,長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等,有的規整統一,有的錯落有序,堪稱“神奇”的建筑模式,在青島風景航拍必然會有老城區里院的存在。

    一提到青島里院,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山路一帶,特別是“大鮑島”區域最為顯著。殊不知,在長山路仍然保留著一大片里院。

    沿著長山路步行,長山路13號是有余里,長山路26號是京達里,以前叫京安里,長山路31號是福生里。記者和王清波來到這些里院建筑群外,漫步其間依然能感受到曾經的青島建筑肌理。

    這些里院建筑群,基本上大門都掛著鎖,標識著“征收區域”。從窗口往屋內張望,銹跡斑駁的樓房過道,廢棄的家具,很明顯已經沒有人居住。一處拱門上刻著“1958年”,年代滄桑感呼之欲出……

    里院不僅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中西文化交織的結果,是青島最特殊的符號。為了更好的俯瞰長山路里院建筑群落的特點,記者提議找高點進行拍攝,環顧四周有兩棟居民樓,但是單元門都鎖著,這時正好有居民李女士回家,在說明情況后,記者、王清波跟著李女士進入樓內。

    “征收一段時間了,我們在窗戶上一眼望過去,空房子也怪冷清的,還是希望多點人氣,畢竟人是群居嘛。”李女士指著樓外一處里院說道。記者看到,那是用木頭搭建的陽臺底部,棚頂全部生銹,幸好樓下沒有通道,不會有行人經過。

    爬上天臺,可以清楚地俯瞰長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前后大港小港、新冠高架橋,一覽無余。

    “果真是紅瓦綠樹,這就是青島特色啊。”王清波站在天臺上望著樓下的里院,長滿枝葉的大樹掩映著紅瓦,像極了一幅風景油畫。王清波研究過,青島里院形成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盛于四五十年代,“聽老輩人講,在最鼎盛的時期,青島曾經擁有500多個里、200多個院,‘里’有貨棧店鋪的作用,‘院’則強調建筑的居住功能,規模比里更大。”

    “長山路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會感覺到這個名字很陌生,它沒有中山路那么吸引人,也沒有很高的關注度,但是也存留著一片比較有特色的里院建筑群,這也是“小鮑島”文化區域內,僅存的一片青島里院的建筑群。”王清波指著身后的里院群落介紹道。

    一眼望去,歷史的風塵沒有湮沒那半個世紀的市井百態,青島的老街老院是充滿人間煙火的生活劇場,也是百姓故事的鮮活繪本,讓人浮想聯翩。當年何人在此居住,盛景如何?

    隨著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展開,很多破舊的里院經過修葺已經煥然一新。王清波表示,他曾多次回到老城區,特別是“大鮑島”歷史街區以及寧陽路的銀魚巷,在改造和設計的提升下,很多店鋪既保留了里院老建筑原有結構體系和底蘊,又融入了新的產業元素設計,有美術館、精釀啤酒、咖啡、潮流品牌文創、主題集市等新業態,滄桑和新銳共生,歷史和時尚共舞。

    正當記者和王清波下樓的時候,已經臨近午飯飯點,一名外賣員匆匆下樓,戴上頭盔準備上班送餐,在居民樓下還停放著幾輛外賣電動車,不少外賣小哥租住在此。

    記者了解到,新版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充分落實《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銜接在編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謀劃保護青島市域“一核五線五片多點”的歷史文化格局和山水灣一體的自然格局。結合新發展要求和地方特色,增加了革命文物、水下文物等保護要素類別,細化了保護利用的標準和措施。

    用城市更新來“講好青島故事”,推進青島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從復興中山路,紡織谷再到百年老廠房煥發新生,青島付諸了眾多行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工業遺址等保護利用,傳承城市風貌特色,成為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方式之一。[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7/05 08:10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