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售樓部的某個辦公室內,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在一堆電話前一字排開,電話撥個不停,他們就是現在樓市盛行的“CALL客”,簡單地說就是打電話拉客戶的意思。伴隨著樓市競爭的日趨激烈 ,越來越多的樓盤采用了“CALL客”。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接到過各種推銷電話,有時候甚至一天就要接到好幾通,其中最常見的就要數樓盤的推銷廣告了。究竟他們是怎樣知道我們電話的,這些電話又是什么人打來的,為什么相同類型的推銷電話接到的會如此頻繁?近日,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應聘到了港中旅海泉灣以及和達璟城兩個樓盤做兼職CALL客,通過親身體驗,來揭秘樓盤推銷電話如何產生,以及CALL客們的真實現狀。
根據統一口徑,不斷撥打電話
CALL客入職門檻低
“您好,打擾一下,我是××售樓處的,我們項目推出××,請問你現在有購房計劃嗎?”對于接到類似的樓盤推銷電話,很多人在厭惡的同時都會有所好奇,究竟是什么人在一直打電話。事實上,這個專門以撥打樓盤推銷電話為生的團隊入職門檻十分低,只要登記一下姓名、電話就能夠輕松被錄用。
近日,記者從招聘網站上搜索到各家樓盤招聘話務員(也就是地產行業內常說的CALL客)的信息,并選擇了其中2家撥打了求職電話。年齡,時間是否空閑,能否長期干下去,以前是否做過話務員,是招聘方必問的幾個問題,對于學歷招聘方卻只字未提,更沒有說到要面試,在記者將簡短的個人信息以短信形式發送給招聘者之后,當天下午就接到了其中一家招聘方的回信,稱第二天早上8點40分準時到售樓處報到。
第二天去的是位于南京路的港中旅海泉灣接待處,CALL客辦公的地點就位于該售樓處二樓,一張不大的方桌恰好能坐開4個人,上面擺放著4部固定話機。一起的還有和記者聯系的那位負責招聘的領隊小方,以及另外2名CALL客。
必備“CALL客口徑”和話單
由于是新來的,所以在工作之前,“領隊”小方先給做了簡短的培訓,所謂的培訓也只是給記者一張“CALL口徑”,上面清楚地寫明接通電話該如何向客戶介紹,還有6條客戶可能會在電話當中問到的有關項目的問題。
“今天的工作就是打350個電話以上 ,從一堆電話當中給置業顧問篩選出意向客戶,不夠數的話要扣工資,好好看口徑,項目名字,地址,該說的點一個都不能丟,還得要加上開發商港中旅,讓客戶知道我們是實力央企。”然后小方以購房者的身份詢問了記者幾個問題,讓記者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從“CALL客口徑”當中能夠迅速并準確地找出來,順利回答出就算培訓完成。
在通過培訓之后,小方給了一支筆和一張寫滿電話號碼的話單(地產行業內稱資源),“確定到訪日期的標注A,有購買意向的標注B,打通電話但對方拒絕的標注C,未接通或者空號的標注D,A類客戶和B類客戶要記錄詳細的信息,比如關注多大面積的房子,現在家住在哪里。”小方向記者強調道。一部話機,一支筆,一份CALL客口徑,一份話單,裝備齊全后,開始正式進入工作當中。
接通率不足一半且大多被拒
按照話單上的電話撥了過去,連撥5個號碼,2個提示是空號,3個提示無法接通,再往下撥了幾個,剛介紹到是售樓處的,還沒等介紹項目信息,對方立馬就給掛斷了。記者數了數一頁話單平均有將近50個,能夠打通的也僅有不到20個,接通率不足一半。一天下來記者共撥打了392個電話 ,但是有效接通的卻只有155個。“怎么電話才有不到一半能打通啊,還有另外一半多不是空號,就是無法接通,還有的直接拒接好幾次。”小方表示售樓處給的這批資源質量比較差,做好標記以后再打。
在與客戶溝通時,小方一再強調一定要按照CALL口徑列的內容去介紹,里面的內容堅決不能自己擅自修改。而最關鍵的是要去了解對方是否近期有購房計劃,學會判斷其是否對推薦的房子有興趣。小方告訴記者,港中旅海泉灣樓盤售樓處位于市南,但是項目卻位于即墨,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客戶到售樓處來,跟著看房車去即墨項目上 。所以只要客戶問的問題多,基本就可以判斷其對項目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這種情況就要立馬提出邀約,并告訴客戶周末售樓處有看房車,可以接送去即墨項目參觀。
即便是這樣,有意向的客戶也寥寥無幾。在記者撥通的155個有效電話里面,A類客戶一個也沒有,B類客戶也僅有4個 ,其他幾名CALL客和記者的情況也差不多。總共加起來共有B 類客戶12個,而A類客戶一個沒有。其中,多數人都會聽完記者的介紹,但是也有不少人在記者表明售樓處工作人員身份,還未介紹完項目信息以后掛斷,更有一部分人在記者剛剛說完“您好,打擾一下”就預感到這是推銷電話 ,匆匆掛斷。
同一電話反復打,被質問時統一說辭
“你們的同事已經聯系過我好幾次了,我說了我不買房不買房,以后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記者發現在撥通的電話中,還有不少人都會表示已經多次接到該樓盤工作人員的推銷電話 ,而在記者拿到的話單當中有幾張也已經被標注過了記號。“這些都是以前聯系過的客戶,但是已經過了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資源多打幾次也沒關系的。”領隊小方告訴記者,現在樓盤的電話資源中都隱藏著潛在客戶,所以都會反復利用,多次篩選。
究竟這些電話是從哪里來的,自己的電話又是在怎么到樓盤手里,很多市民對此都十分好奇,在電話里,記者也收到不少這樣的質問。“你們到底是怎么知道我的電話的,我好像沒有去過你們售樓處吧。”“你們從哪里買到我的電話。”“你就說是資源平臺攜機分配的,再不行就直接說是隨機撥號的,如果還是一直問個不停,就干脆直接掛斷電話 。”和記者一起工作的另一位有經驗的CALL客告訴記者,這是很多領隊傳授的經驗,這樣說準沒錯。[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