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90后女孩在村里開起網紅面包店 為鄉村旅游繪就新場景

    原標題:土窯烤面包 引來“尋味”人

    “偶然發現嶗山的窯烤面包店,我的胃被留住了。”“咬一口窯烤面包,能感受到山間的人間煙火。”……如今,閑暇時到嶗山的窯烤面包店品嘗新鮮出爐的面包,在山野中放空自己,正成為一種鄉村休閑新潮流。山風裹挾著柴火香掠過發梢,在那些特意來山里“尋味”的人們聽來,面團在窯火中膨脹發出的輕響,比任何KPI達成的提示音都動聽。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大石村,90后女孩李眈眈開起一山壹爐山澗窯烤面包店,用自己的巧思為筆,在鄉村大畫布上繪出新風景。

    藏在山村里的面包店

    趁著春光明媚,青島早報記者帶著好奇探訪一山壹爐山澗窯烤面包店。春日里的嶗山生機盎然,黛色遠山浮著新茶般的霧氣,野花在溪畔開得如煙似霞,正沉浸于這醉人的美景時,一間溫暖而可愛的窯烤面包店便闖入視線——寬敞的傳統嶗山民居墻面潔白,畫著醒目的面包墻繪,“山上的朋友,山里的食材”歡迎語親切自然。

    走進竹籬小院,一座一人高的柴窯爐火正旺,絲絲香氣氤氳在四周。深入店中,更是令人不禁為這份樸實的煙火氣所打動,店中以木質裝修為主基調,暖黃的燈光灑在擺放整齊的書冊上,金魚墻魚缸中魚兒正自由自在地暢游,照片墻上定格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來到室外平臺遠眺,連綿青山仿佛近在咫尺。雖然是工作日,店里卻時不時有顧客到訪,點上心儀的面包和咖啡,窩在軟沙發上看書。還有騎行路過的顧客在店中駐足流連,打包新鮮出爐的窯烤面包留待路上品味。

    一山壹爐山澗窯烤面包店的主理人李眈眈每天早早到店,和店員一同準備食材,將一盤盤面包坯送入柴窯“趕烤”。忙活完手頭的活,她會忙里偷閑,走到街邊和鄰里鄉親聊聊家常,或是舉起手機拍下眼前怎么都看不夠的風景。

    看了一眼計時器,見面包即將達到烤制的最佳狀態,李眈眈戴上厚厚的烘焙手套拉開窯門,一股熱流和濃濃的麥香撲面而來,胖乎乎的歐包色澤金黃,在一旁等待的顧客紛紛上前選購。“我們選擇天然、健康的食材原料,用柴火烤面包,是為了回歸到最原始的方式和本真的味道,讓大家吃得健康又美味。很多顧客來了之后都感慨,特別懷念小時候吃柴火飯的感覺,看到窯烤面包就覺得很親切。”李眈眈說。

    都市白領辭職來青創業

    李眈眈是來自東北大興安嶺的90后女孩,在成為大石村的“新村民”前,她曾是一名就職于某央企的“都市白領”,每天的日程被各種工作排得滿滿當當,快節奏的生活令她無暇顧及身邊的花開了、樹綠了。2024年,李眈眈終于鼓起勇氣做出了辭職創業的決定,決心踏上人生新征途,追逐自己向往的生活。

    “因為我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姑娘,再回到山里感到很親切。很多客人和朋友都問我,為什么不在城市里開一家面包店,偏偏跑到山里來,這么遠能有人來嗎?其實,我選這個位置是想讓自己在山間沉淀下來,也給來的客人提供一個安靜的落腳點,讓大家可以放空自己,享受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李眈眈坦言,自己的創業之路可謂是從零開始,她喜歡青島的山海風光,跑了許多山村考察選址,來到大石村后,頓生眼前一亮之感。大石村不僅有秀美的風景,村民的淳樸和友好也讓她找到了歸屬感,于是決定在這里扎根。

    為了做好面包,李眈眈特地前往其他城市學手藝,反復琢磨原料的選用、配比、烘烤時間等等。即便是搭建柴窯和民居改造,李眈眈也堅持親力親為。“柴窯是請了專門搭窯的師傅過來,我們一起查資料,研究怎么搭才能好控制火候、烤出好面包。一開始也失敗過,失敗后就總結經驗再調整。店鋪則是對傳統民居進行了改造,設計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來的,還有一些是從書里找到的靈感,改造的手工活有不少也是我自己動手的。這些在以前我從來沒做過。”在李眈眈分享的視頻里,記者看到,她頭頂烈日,或是拿著卷尺、鉛筆在木板上標注尺寸,或是手持電鉆在一根根鋸好的木板上打眼,再一塊塊組裝到一起,一排木柵欄便現出雛形。

    “以前我可以說是不化妝不出門,創業后要干的活太多了,每天素面朝天,一睜眼就忙里忙外。這家店是從2024年5月開始一點點做起來,有我的家人、店員幫忙打理,是大家的努力讓整個小院越來越美。這里面有努力、汗水和寶貴的回憶。”一山壹爐山澗窯烤面包店于李眈眈而言,就像自己的家,她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杯子、擺件,拋開千篇一律的程式化風格,讓這里處處洋溢著家的自在,“有時候走進一家店,你能感受到店主的性格、喜好。我在做這些的時候,也是在和顧客進行一種心靈上的交流。”

    和村民結下深厚友誼

    李眈眈來到嶗山已近一年,如今一山壹爐山澗窯烤面包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不僅有附近村民前來買面包,還有很多青島各區甚至其他城市的顧客慕名而來。李眈眈在親身感受山間四季變換之美的同時,遇見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還和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阿眈”。

    李眈眈在店里精心設置了兩處照片墻,用于記錄與顧客的溫情瞬間,“有位北京的客人之前到青島旅游,來了我們店里,可惜那幾天我很忙,沒能見到面。我們一直在微信上聯系,她非常期待今年還能再來,我們約定好櫻桃季再見面。這樣跨越距離的友情讓人對每一天都充滿期待。”看著這些照片,李眈眈如數家珍,能夠精準地回憶起拍照片時的場景。用心記住每位顧客的模樣和故事,已經成了她自然而然的一種習慣。

    記者注意到,在店中貼著這樣一張手寫字條——“To店主小姐姐,好幸福的一下午,小番茄恰巴塔超好吃,我們以后會常來噠。”李眈眈說,自己有空時會和店里的客人聊聊天,碰撞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想法。那是2024年10月的一天,留下這張字條的女孩和男朋友到一山壹爐過周末,當時她和二人相談甚歡。兩人離開后,她收拾桌子時發現了這張字條,“看完字條后心里深受觸動,想到她鄭重地用紙筆寫下這份心情傳遞給我,感覺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所以就把它好好保存下來了。”

    “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以前關注的都是工作,現在專注于柴米油鹽,發現了很多以前完全注意不到的美好。”李眈眈和村民相處的過程也十分輕松愉快,有時她會送面包給鄰居品嘗,而作為回報,大家也會熱情地把自己家種的菜送給李眈眈。“我們用真心換真心,鄰里鄉親辛辛苦苦種的菜,里面蘊含的心意是無價之寶。誰家有朋友到嶗山玩,他們還會主動推薦我們的窯烤面包。”

    新聞延伸

    山村面包店

    就像“小型CBD”

    “現在來店里的顧客年齡段比較廣,很多是家庭出游,帶著父母孩子來,還有一些年輕人想找個地方休閑。前幾天櫻桃花季很多游客來嶗山旅游,我們店里也跟著特別忙,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烤上百個面包。吸引更多人來到大石村,會自然而然地帶動這里的其他產業,這也是我來到這里的初心之一,想結合自身的力量,為鄉村振興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們會選用村里的農作物,在每個時令時節推出限定口味,比如去年秋冬推出的采用本地板栗做的板栗南瓜面包非常受歡迎。除了日常售賣面包飲品外,我們還提供場地承接研學活動,比如孩子們來體驗窯烤面包、戶外寫生、山間瑜伽等等,不斷豐富這里的鄉村業態。”李眈眈笑著說,現在一山壹爐面包店就像一個小型CBD,不僅有窯烤面包、咖啡,有形形色色的游客往來,還有附近的村民在店旁擺攤賣菜,好不熱鬧。“村子里種的菜都是綠色純天然的,之前村民們為了賣菜要跑很遠,現在到村里來的游客多了,很多人喜歡這種健康蔬菜,正好看到了就會順便買回去,鄰居們的菜很輕松就賣光了。”

    山間櫻桃花落,又將結出一顆顆鮮艷可口的櫻桃,李眈眈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了迎接櫻桃采摘季,我們和村民合作,到時候會開展窯烤面包+櫻桃采摘的相關活動,給村民增加一些收入。歡迎大家來到大石村品嘗我做的窯烤面包,買一些村民種植的純天然蔬菜。”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姜丹寧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14 14:11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