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川秦昊孫儷皆入“影視局”
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你是否做好了出門追尋詩與遠方的準備?而宅在家里,放松身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三五好友,沉浸光影,享受一段心靈之旅。但對于內容的供給方而言,并沒有看上去的那么輕松——當微短劇的強勢崛起進一步加劇了長視頻平臺的焦慮,如何在內容同質化中突圍,如何以差異化戰略搶占用戶心智,從懸疑劇場的三足鼎立到女性題材的多元突圍,從一線導演的正面對決到頭部演員的流量角逐,看似隨心的觀劇行為成為一場關乎用戶留存、口碑沉淀與商業價值的全方位較量,堪稱一場無硝煙的“內容大逃殺”。
懸疑敘事迎來
全新角力
作為長視頻平臺最具品牌辨識度的賽道,懸疑劇場的競爭已從單一作品比拼升級為工業化體系的對壘。優酷白夜劇場、愛奇藝迷霧劇場、騰訊視頻X劇場等以《沙塵暴》《借命而生》《棋士》為代表作,展開了一場關于敘事創新、美學風格與商業價值的全方位較量。
優酷平臺推出的《沙塵暴》,堪稱是懸疑類型片的工業化標桿。改編自真實案件的《沙塵暴》,目前以8.1分登頂2025年懸疑劇口碑榜首。該劇通過非線性敘事結構,將一樁跨越三十年的連環兇案與人性救贖深度交織。導演通過粗糲的西北荒漠美學、極具壓迫感的鏡頭語言,以及媲美電影質感的畫面調度,打破了傳統懸疑劇的視聽慣性。盡管該劇在優酷站內熱度僅6500,集均播放量不及競品,但其在行業內的標桿意義遠超數據維度——它證明了懸疑劇的工業化生產可以兼顧藝術表達與商業邏輯。
《棋士》成為騰訊X劇場“穩中求進”策略的典型樣本。它試圖以圍棋為隱喻,將一場高智商犯罪與人性墮落的過程編織成社會寓言:普通圍棋老師崔業(王寶強 飾)因生活所迫,利用棋局思維策劃犯罪,最終與警察哥哥崔偉(陳明昊 飾)展開生死對決。雖被詬病“邏輯漏洞明顯”,但在制作層面仍然堪稱國產劇標桿,導演房遠用冷色調鏡頭構建出世紀初南方小城的潮濕與壓抑:斑駁的老街、閃爍的霓虹燈、霧氣彌漫的江岸,每一幀畫面都彌漫著犯罪片的陰郁氣質。圍棋對弈的場景更是被拍出了武俠片的意境——棋子落盤的清脆聲、特寫鏡頭下顫抖的手指、俯視視角中棋盤如戰場般的肅殺,無不烘托出“人生如棋”的隱喻。
陸川執導的《借命而生》無疑是最受期待的懸疑黑馬。改編自石一楓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該劇以一場跨越二十年的追逃為核心,通過秦昊飾演的獄警與韓庚飾演的逃犯之間的命運糾纏,探討“執念”這一人性母題。首播兩集便以電影級的運鏡、充滿隱喻的符號化場景,如反復出現的鐵軌意象引發熱議。鐘楚曦顛覆形象飾演的肉聯廠女工,方言臺詞與市井氣表演成為意外驚喜。愛奇藝將其置于迷霧劇場壓軸位置,顯然意圖以文學深度重塑懸疑劇的審美高度。
從“她經濟”到
“她價值”的升級
數據顯示,全網女性用戶單月人均使用時長已超全網均值2.2小時,當微短劇以“霸總”“逆襲”收割女性流量時,長視頻平臺開始以更具現實厚度與情感共鳴的“她內容”構筑護城河。綜觀近一段時間的女性題材戰場,呈現出職場突圍、婚戀解構、代際對話三大趨勢。
汪俊執導的《蠻好的人生》以保險行業為切口,塑造了國產劇罕見的“俗女”形象。孫儷飾演的胡曼黎,中專學歷、情趣內衣挽留丈夫、跳河逼退情敵等“非常規”行為,顛覆了都市劇女主的光鮮模板。該劇通過“保單銷售”這一職業視角,將中年女性遭遇的職場歧視、情感困境等議題戲劇化,打破中年女性刻板印象,完成了“去濾鏡化女性敘事”的升級。
安建執導的《成家》則是一部大數據時代的愛情辯證法,該劇以婚戀顧問職業為棱鏡,折射出當代青年的情感焦慮。秦嵐飾演的大數據婚配專家與艾倫飾演的傳統“紅娘”,圍繞“算法匹配與情感培養”展開理念交鋒。劇中“躺平式相親”“AI戀愛教練”等情節,精準擊中Z世代婚戀痛點。
同樣關注女性議題的劇集還有騰訊視頻的“螢火單元”,《值得愛》《煥羽》等劇試圖通過職場性騷擾、原生家庭創傷等垂直議題,打造女性內容矩陣。優酷則以“生花劇場”為依托,通過《掌心》(職場復仇)《難哄》(青春療愈)等多元類型,構建從少女到熟齡的女性成長圖譜。這種“細分賽道+精準供給”的策略,正在改寫女性題材的創作范式。
導演與演員的
跨媒介實驗
劇集創作內容上的深耕,同時疊加諸多一線大咖的積極“入局”,帶來的是近來一段時間劇集市場上的“靜默革命”:當陸川在《借命而生》中反復用看守所高墻上斑駁的光影切割畫面,當汪俊在《蠻好的人生》里用三組職場家庭的平行敘事解構生存焦慮,這場由電影人主導的影像實驗正在重塑劇集創作的底層邏輯。這場轉型浪潮中,傳統影視行業的界限正在消融——電影美學融入電視劇集的創作,這樣的降維敘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美學形態。
以陸川的新作《借命而生》為例,他在作品中構建出了一個影像迷宮,延續了《南京!南京!》時期對歷史宿命的凝視??词厮鶊鼍袄镩L達15秒的俯拍長鏡頭,鐵窗投影在水泥地上形成十字架圖騰,這種充滿宗教隱喻的視覺符號系統,將犯罪題材提升至哲學思辨層面。值得關注的是,劇集平臺提供的創作自由讓導演得以保留120分鐘電影時長的敘事密度,通過每集45分鐘的“章節體”結構,實現懸疑類型與作者表達的微妙平衡。而汪俊的轉型更具方法論價值,《蠻好的人生》中,職場媽媽林夏與創業丈夫的情感裂變、空巢老人的孤獨困境、實習生群體的生存焦慮,三條敘事線以蒙太奇式剪輯交替推進,成功消解了職場劇慣有的懸浮感。數據顯示,該劇35歲以上觀眾留存率高達78%,證明多線敘事并未提高觀影門檻,反而增強了現實質感。
此外,諸多一線演員對于自我形象的破圈演繹也打破了固有的創作窠臼:秦昊在《借命而生》中塑造的獄警形象,延續了《隱秘的角落》里張東升的“平庸之惡”演繹法。這個每天帶著搪瓷缸巡查監舍的小人物,在發現驚天秘密時的面部肌肉顫動是社交媒體上被反復探討的“封神演技”,這種“去英雄化”的表演策略,正在顛覆傳統涉案劇中臉譜化的警察形象;董子健在《蠻好的人生》中的轉型更具突破性,據悉,為了塑造保險銷售員角色,他潛伏某保險公司三個月,記錄下107位從業者的微表情與肢體語言,劇中那個用西服袖口擦汗、見客戶前反復練習微笑的年輕人,像極了身邊辛勤討生活的職場人。至于王寶強,從《士兵突擊》的憨直許三多到《八角籠中》的悲情教練,他始終在嘗試突破,而《棋士》中崔業這一角色堪稱其演藝生涯的“驚險一躍”。劇中,他褪去喜劇標簽,演繹了一個外表木訥、內心倨傲的天才棋手,從唯唯諾諾到癲狂扭曲的轉變堪稱演技高光。尤其是黑化后的幾場戲:面對學生時的愧疚顫抖、與哥哥對峙時的歇斯底里、獨坐棋盤前的空洞眼神,都令人脊背發涼。
有數據顯示,具有電影質感的劇集用戶日均觀看時長比普通劇集高出42分鐘,完播率提升27%,這也意味著這種跨界融合正在重塑創作生態。傳統電視劇導演開始向“劇集作者”進化,而電影演員“下凡”劇集市場時,也不再是簡單的“降維打擊”,而是進行表演維度的拓展實驗。這種雙向流動催生的“中間態”作品,或許正是影視工業升級的關鍵跳板——這種跨界實驗不僅關乎創作自由,更預示著內容產業價值評估體系的根本性變革。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潔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