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三十九中現象”:一所學校與青島電影人

    原標題:“三十九中現象”:一所學校與青島電影人

    青島是一座“電影名城”,而青島三十九中可謂一所“電影名校”。從上世紀70年代起,這所坐落于青島市市南區的老牌中學相繼涌現了唐國強、趙娜、倪萍、蔡向亮、張山、王繪春、王靜、張海、陳好等30多位演員,他們的作品相繼獲得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童牛獎等重量級電影獎項。一所普通中學,持續為中國影壇貢獻電影人才,攬獲超過30項影視獎項,放在全國也實屬罕見。獨特的“三十九中現象”為青島留下了電影產業的人才基礎和影響力基座,他們中的大部分迄今仍活躍在影視舞臺上。

    縱觀青島影視產業的發展,關注“三十九中現象”似乎也是對新時期中國電影藝術發展歷程的回望。“三十九中現象”之所以誕生,與新時期電影對人才的渴求、對新藝術風格的探索密不可分,這期間,一大批具有節點意義的重要電影都有“三十九中影人”的擔綱、參與。影史上寫遍青島電影人的探索心路。

    母校啟蒙,踏上電影之路

    1970年,熱愛表演的中學生唐國強從青島三十九中畢業,經由青島話劇團至八一電影制片廠,開啟了電影事業。

    在中國電影發展的浪潮中,唐國強的藝術歷程始終與時代緊密相連。從1975年《南海風云》中初登銀幕的海軍戰士、《小花》里戰火中的兄長、《高山下的花環》中堅守信念的指導員,再到《長征》《建國大業》中形神兼備的偉人形象,他的銀幕軌跡折射出中國電影創作風向的深刻嬗變。

    唐國強同樣注意到“三十九中現象”,他接受采訪時表示:“經常有人問我,三十九中怎么出了這么多明星?我想可能跟招生地域以及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等有關。”

    青島三十九中所在的大學路、齊東路片區屬于青島的老文化區,周圍聚集了高校、科研機構、藝術演藝院團等單位,周邊曾留下眾多文化名人的生活印記,被譽為城市文明的“中心花園”,藝術氛圍濃厚。

    青島三十九中以豐富的校園文藝活動出名,唐國強在中學時代參加了校園演出,被青島話劇團選中飾演排長角色。1970年,青島話劇團在全市招收了32名學員,入選的唐國強從此走上了演藝之路。

    青島三十九中有優質的學生,還有一批熱愛藝術的教師。發掘唐國強演藝天賦的隋穩掬也是著名的鋼琴教育家,在校任教時,她注意到了唐國強的演藝天賦,把他從排球場送到了青島話劇團里客串角色。另一位教師王崇修在排練校園劇《雷雨前后》時注意到初二女生倪萍,把她選為女主角,由此開啟了倪萍的演藝之路。

    銀幕女性,彰顯時代力量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現實題材的“黃金時代”。青島三十九中走出的趙娜成為這一時期的女演員代表,她以扎實的表演功底和多樣化的銀幕形象成為時代記憶,展現了其寬廣的戲路與時代審美特質。

    趙娜的演藝生涯得益于她在青島三十九中話劇隊的經歷。她回憶道:“我特別感謝恩師王崇修和隋老師,一到話劇隊就讓我參演了《風華正茂》。這是個大戲,我演女一號常虹。這個戲點燃了我的藝術夢想。”

    從青島三十九中走出的女演員,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趙娜被譽為國產電影人性化敘事過渡期的標志性演員,其作品至今仍是研究上世紀80年代電影美學的重要樣本。而倪萍則憑借電影作品榮獲多個電影表演獎項。倪萍參演的電影關注女性群體,體現了她對現實主義題材的偏好。從青島三十九中的話劇舞臺走到全國舞臺,倪萍的表演風格在悲憫中充滿力量,體現了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女性關注。

    片場相逢,留下業界佳話

    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蔡向亮、張山、王繪春等一批男生相繼從青島三十九中畢業,沿著學長、學姐足跡,他們在影視領域取得了不俗戰績:蔡向亮主演的《豆蔻年華》榮獲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四屆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王繪春塑造的“孔子”“八王爺”等角色深入人心,他在《大唐玄奘》里和黃曉明合作,兩代青島電影人書寫了影壇佳話。

    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青島籍演員獲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而作為“三十九中畢業生”的影視演員也免不了片場相逢,留下了業界佳話。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里,唐國強出演諸葛亮,而青島演員張山出演趙云。兩位青島三十九中校友在“三國爭霸”的戰火里聯手“匡扶蜀漢”,該劇至今仍然被公認為熒屏佳作。而在經典清史劇《雍正王朝》里,唐國強與王繪春分別飾演“四爺”和“八爺”,上演了針鋒相對的朝廷政爭,迄今仍是不可逾越的經典。

    如何解讀“三十九中現象”?從文化資源的集聚角度來看,青島三十九中位于青島老文化核心區,周圍環境形成的“藝術磁場”讓學生們深受戲劇、音樂文化的浸漬。同時,青島三十九中豐富的藝術活動形成“校園傳承”,與周圍的演藝大環境形成對流。

    深厚的藝術土壤、沉浸式的審美感知、高水準的校園戲劇實踐共同造就了一批批優秀演員,“三十九中現象”不僅是青島演員的藝術際遇,也彰顯了青島這座電影之城的稟賦傳承與創新活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新聞鏈接

    青島的影視人才

    青島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海濱城市,孕育了許多優秀的演藝人才,藍天碧海和紅瓦綠樹也給予了演藝人才無限的靈感。多年來,青島源源不斷地向影視圈輸送人才,從唐國強到任嘉倫,青島演員橫跨老中青三代,覆蓋正劇、喜劇、商業片全領域,書寫著青島與電影的動人故事,堪稱“北方演藝人才搖籃”。

    資深戲骨

    唐國強,曾獲飛天獎、金鷹獎等多項大獎,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三國演義》(諸葛亮)、《雍正王朝》、《長征》等。

    倪萍,山東話劇團出身。主持人轉型演員后代表作:《美麗的大腳》(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浪漫的事》等。

    王繪春,實力派演員。代表作:《雍正王朝》《闖關東》等。

    中生代實力派

    黃渤,中國首位“百億票房”演員,青島話成為他的標志性特色。代表作:《瘋狂的石頭》、《斗?!罚ń瘃R影帝)、《一出好戲》(導演作品)等。

    林永健,擅長通過微表情、方言等塑造人物。代表作:《建國大業》《錢學森》等。

    朱媛媛,曾獲金鷹獎最佳女主角,擅長塑造市井女性形象。代表作:《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送你一朵小紅花》等。

    黃曉明,曾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代表作:《中國合伙人》《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等。

    新生代明星

    黃子韜,歌手/演員。代表作:《談判官》《熱血同行》等。

    任嘉倫,從乒乓球運動員轉型演員。代表作:《錦衣之下》《周生如故》等。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雷 整理)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17 07:25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