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期末季節,無考試不寒假,此刻孩子們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因為你不得不承認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正如學習一如既往的不愛你一樣。
然,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咱遼寧鐵嶺縣一老師將成績表發送到家長微信群,同時提醒家長按照約定將孩子不及格的分數按照科目一分一塊錢,發!紅!包!
老師留言過后,一些家長分別發出了標有“懲罰”字樣的紅包。
學生考試不及格 老師“罰”家長在班級群發紅包
家長
期末成績出爐 老師提醒發“不及格”紅包
1月11日晚,鐵嶺市民王女士(化姓)在孩子班級家長微信群內,看到了班主任發送的一條信息:
“各位家長: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那么你們就按照我們考試前的約定,所有的科目以及格為標準,不及格者差一分發一元紅包。群里多少人就發多少份。”
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王女士按照老師的要求算完之后,發現自己要發的錢太多了。孩子一共參加了學校期末7個科目考試,王女士每科按照60分的標準計算后發現,她如果真的那樣發紅包得一二百塊錢。看著其他家長不斷發紅包,王女士卻一直沒有發送紅包,她覺得老師的做法欠妥當。
昨日,記者聯系到王女士。“老師的要求我真的很難做到,因為我是農村家庭,現在每天掙100塊錢都很難,所以無法滿足老師的要求。”王女士說,她看到家長們的紅包從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所以自己不敢發。
老師
為讓家長督促孩子學習今后不會再這樣做了
昨日下午,記者在鐵嶺縣新臺子中學,見到了當事班主任王老師及學校李副校長。
對于學生家長反映的問題,王老師解釋說,她當初讓家長發紅包,只是想讓家長配合老師多督促孩子們學習,消除不及格。
“今年期末考試的成績表確實是我發到家長微信群的,發紅包的那些話也是我發的。但是沒有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和家長互動起來。”王老師表示,家長們并不是按照成績發的紅包,而且學習成績好的和不好的,都有家長發紅包,但都是意思一下,沒有詳細計算按照數額發紅包的。
王老師說,當時她也在微信群中告訴家長,“發紅包是小事,配合我把孩子培養成才才是大事。成績是一方面,講誠信,懂孝道,守法紀更關鍵。”
記者在王老師的手機微信群中看到,微信群里共有42個人,家長們發送的紅包數量一般在10個左右,金額從幾塊錢到20多塊錢不等。
王老師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雖然她當時是考慮到班級管理了,但是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給學校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今后一定不會再這樣做了。”
王老師說,自從去年9月份接了這個班級,她就一直在試圖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效果不太明顯,所以她在考試之前,跟家長做了這個約定,希望家長們能配合她督促學生們學習,減少不及格的出現。
王老師說,紅包她自己也搶了,但是也通過紅包形式發回給了家長們。
學校
這種班級管理方式不恰當會進一步規范
學校李副校長介紹,七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1月11日出來的,王老師的班級考得不是特別理想,老師也有點上火了。
“其實平時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管理班級的新點子、新方法,但是王老師的做法是不恰當的。”李副校長說,老師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發紅包的做法可能部分家長和學生無法理解,也不明白老師的真實想法。
李副校長表示,還是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存在問題,學校會進一步規范老師對班級的日常管理。“王老師已經從教超過20年,剛送走的九年級成績非常好,全縣前幾名都是她教出來的。”
李副校長說,關于王老師的問題,他們會讓老師跟家長們再次溝通,及時消除家長和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禁止老師用發紅包的形式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
縣教育局
老師這種做法是不允許的
昨日15時許,記者聯系到鐵嶺縣教育局。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得知記者身份后表示,他們對于新臺子中學的事情并不知情,但老師這種發紅包懲罰的方式是不允許的。
“這樣的問題一般統一在教育局信訪部門接待,但是老師讓家長發紅包交罰款肯定是不允許的。”工作人員將記者的聯系方式留下,表示之后由相關部門負責回電接受采訪。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沒有接到鐵嶺縣教育局的回復。
家長調查
沈10位受訪學生家長 只有3人贊成老師做法
對于王老師在班級日常管理提出的新方法,記者隨機采訪了沈陽10位學生家長,其中贊成老師做法的家長只有3名。
市民張先生說,自己的孩子班級也有微信群,但是從來沒有家長或者老師發過紅包。“這種形式可能會給孩子和家長造成影響,孩子覺得家長花錢受罰不容易,學習上壓力更大了。”張先生說,老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和家長溝通,而不應該用這種方式讓家長督促孩子學習。
市民王女士說,作為家長,她能理解老師的做法,畢竟老師也不容易,用這種方法刺激家長關注孩子沒有錯。“誰家都有孩子,誰都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異,但是如果老師不督促,家長們可能都有借口沒時間管孩子。”王女士說,嚴師出高徒,老師也沒真想把學生和家長怎么樣,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學習,可以理解。
市民馮先生表示,現在很多家長在家時都不管孩子,老師的做法也是為了督促家長,孩子學習不是給老師學的,家長也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他能理解老師的做法。
專家說法
班級日常管理可創新 但不能太隨意造成反效果
沈陽市教育專家協會于老師認為,師生之間不應有不當的經濟往來,在日常交往中,搶紅包就是有“發”也有“搶”,微信就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不是以獲取金錢為目的,就不應該反對,不過老師在參與時還是要審慎,不能違反相關規定。
畢竟,校規中規定老師不準接受家長錢物,任何形式都不行。而且,“紅包”二字畢竟敏感,即便在微信群里,多數人當它是娛樂,但教師還是回避比較好,以防止蔓延趨勢。
“老師的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是為了讓家長參與到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中提高成績,但是這種做法未免有些隨意。”于老師說,班級的日常管理老師可以創新,但是不能太隨意,否則可能出現反效果。
專家建議,班主任老師和家長可以私下通過其他方式溝通孩子的學習,而不要用這種公開的方式公布學生的成績和作出提醒。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