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學生校內受傷 責任如何判定?最高法公布相關案例

    原標題:學生校內受傷 責任如何判定?最高法公布相關案例

    校園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孩子在學校受傷,學校就必然要擔責,這是很多家長的固有認知,但法律規定真是這樣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涉校園管理民事糾紛的典型案例,我們來看看江蘇無錫這起小學生受傷的案件,法院是怎么判的。

    某天放學時,江蘇無錫一名六年級的學生趙小某從教室下樓走到三樓與二樓樓梯間平臺時,從樓梯臺階上摔倒,帶隊老師隨即聯系家長并陪同送醫。經醫院診斷,趙小某的牙齒受損、嘴唇挫傷擦傷。醫生建議18周歲后做牙樁冠修復,治療期間產生醫療費600多元。

    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旺莊人民法庭副庭長 劉博文:趙小某向我院提起訴訟,家長認為學校對學生人身安全監管不力,應承擔侵權責任,要求學校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合計8萬元。學校辯稱,已多次對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摔倒受傷的樓梯、墻面等地張貼了醒目的安全提示標志,事發后老師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并陪同就醫,沒有過錯。

    那么,趙小到底是怎么摔倒的呢?是自己不小心,還是有人推搡?法院進行了調查。

    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旺莊人民法庭法官助理 邱錚:我們到涉案小學現場勘驗,事發地點為監控盲區。通過對相關人員調查、走訪,確定趙小某是意外從樓梯臺階上摔至平臺導致牙齒撞到墻上,沒有證據證明存在他人推搡所致。

    事發時,趙小某12周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學校是否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是這起案件的關鍵。法官表示,要結合未成年人受傷害原因,就學校是否已進行常態化安全教育、教育設施教學場所是否存在安全缺陷、相關場所設施有無醒目的安全提示標志、事發后有無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并陪同就醫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劉博文:我們到學校現場勘驗,事發樓梯上清晰可見上下行左右黃黑分界線,多處臺階、墻面和地面都張貼有“小心臺階”“文明禮讓、有序通行”等提示字樣。趙小某所在班級也多次開展安全警示教育。法院認為學校已進行常態化安全教育,相關場所設施有醒目的安全提示標志,事發后學校也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并陪同就醫,已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學校不存在過錯。

    最終,審理法院認為,根據現場勘驗結果及證據,趙小某摔倒受傷并非樓梯等設施場所本身缺陷導致,并且學校也盡到了相應的教育和管理職責。法院判決學校無過錯,駁回趙小某的訴訟請求。

    學生校內受傷 責任如何判定?

    通過案例的判決可以看出,學校并不是只要學生受傷就一定擔責。那么學校在什么情況下要擔責,什么情況下可以免責?責任判定的標準又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是否“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是判斷學校擔責與否的重要標準。通常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進行判斷。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 蔡金芳:一是看事前預防的嚴密性,是否進行了常態化的安全教育,是否制定了一些規范性的文件,監控是否覆蓋了重點區域,安保人員是否符合標準。二是事中處理的合理性,包括學校是否及時介入,處理是否合理。三是事后應對機制的完備性,是否對受害者進行了送醫救治,是否進行了安撫疏導。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在校園內發生意外,很多家長不管學校有沒有過錯,都會要求賠償。很多學校害怕出事,擔心承擔責任,就減少了課外和體育活動。

    法官表示,如果教育機構已經在安全防范、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法院應依法認定其不承擔侵權責任,保障和支持學校開展正常的教學管理活動。

    (總臺央視記者 張賽 湯濤)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王榮]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23 15:49
    · 來源 ·
    央視新聞
    · 責編 ·
    王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