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北宅街道已涌現上百家咖啡館 “村咖+”業態多元

    原標題:“村咖+”開啟“鄉”甜新生活

    北宅街道已涌現上百家鄉村咖啡館 形成“村咖+民宿”“村咖+美食”“村咖+賽事”多元業態

    開篇的話

    當城市喧囂在身后漸遠,嶗山腳下的北宅紅櫻遍野,勾勒出一幅緋霞漫谷的夢幻景致。櫻桃林間藏詩意,溪畔山居枕星河,北宅用30年耕耘“櫻桃+”業態,將可品、可宿、可養、可游的世外桃源藍圖種進現實。

    一腳油門即可抵達的慢生活目的地已備好驚喜:山澗清風裹挾咖啡香醇,老宅院落化身詩意棲居,滋補藥膳與山野時鮮碰撞出康養哲學,露營地篝火與書頁翻動聲共譜慢游樂章。

    第三十屆北宅櫻桃節將至,青島早報今起推出“櫻約北宅”系列報道。這個初夏,櫻桃紅時,邀您循著嶗山云霧的指引,闖入北宅的桃源敘事。看山海如何釀就詩意,聽土地如何訴說新生,在觸手可及的理想之境,重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五月的北宅,櫻桃紅遍山谷,咖啡香漫山野。北宅的春天總與櫻桃緊密相連,從1996年算起,這顆紅色果實已承載了三十載的鄉村記憶。

    近三年間,一種全新的文化符號正在改寫這里的產業版圖——目前轄區已涌現上百家鄉村咖啡館,形成“村咖+民宿”“村咖+美食”“村咖+賽事”的多元業態。

    這處以“中國櫻桃之鄉”聞名的近郊慢生活理想目的地,正書寫著“寧靜鄉村+時尚咖啡”的生活新美學。一系列“咖啡+”的奇妙化學反應,以獨特的姿態融入北宅的每寸脈絡。

    打開鄉村的另一種方式

    青島早報記者來到北宅街道觀嶗村,沿著平坦暢通的柏油路一路蜿蜒而上,沿途綠樹成蔭、溪流潺潺,藍天白云仿佛訴說著北宅的熱情好客,讓好心情“一路生花”。遠遠望去,“云上澗山宿咖語”的白色小樓在群山中若隱若現。在這里,咖啡是打開鄉村的另一種方式。

    主理人王儉龍的人生軌跡恰似一杯層次豐富的創意咖啡。2011年退役返鄉后,這個土生土長的北宅小伙先后經歷了村主任、櫻桃合作社負責人等多重身份轉變。“最初是為了幫鄉親們賣櫻桃,后來發現單一農產品很難留住游客。”他指著窗外成片的櫻桃樹回憶,為了幫助村民銷售櫻桃,他和村里的年輕人創辦了青島云上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去年,經過多方考察后,王儉龍在觀嶗村開辦“云上澗”民宿“村咖”綜合體,就是要把賞花、采摘與民宿、咖啡結合在一起,讓游客來到北宅,留在北宅、愛上北宅。“我們這里是三層樓,一樓是‘村咖’,二樓、三樓是客房,主打的是‘村咖’+民宿綜合體。”王儉龍說。

    “城里人愛的不只是咖啡,還有推開窗就能擁抱的滿眼綠意,特別是春日的櫻桃花、初夏的紅櫻桃。”王儉龍深諳都市人的鄉野情結。他的咖啡館里,嶗山綠茶與咖啡碰撞出“山海特調”,櫻桃果醬裹著稻米奶昔的甜香,就連沖泡用的都是嶗山山泉水。去年櫻桃節期間,他以北宅櫻桃為原料推出的櫻桃醬讓來自各地的游客直呼“嘗到了夏日陽光的味道”。

    一杯咖啡留住櫻桃記憶

    “我今年36歲了,第一屆北宅櫻桃節的時候我只有6歲,那時候基本家家戶戶都栽種櫻桃,一到櫻桃季全家出動摘櫻桃,再騎著車、推著車出去到處賣,可以說從祖輩父輩再到我們這一代,每個人都對北宅櫻桃、北宅櫻桃節有很深厚的感情。”談及即將到來的第三十屆北宅櫻桃節,王儉龍不禁感慨萬千。從枝頭一顆小小的果實,到櫻桃節拉動直接經濟收入超14億元,不變的是北宅人的熱情淳樸、北宅櫻桃的天然美味,變的是節慶越辦越紅火、活動愈發精彩,同時帶動越來越豐富的鄉村振興業態。“經過這么長時間跨度的歷史傳承,我們這一代希望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用北宅櫻桃串聯起更多的產業資源。比如近年來我們對北宅櫻桃的銷售方式、包裝等均做了創新,北宅櫻桃通過線上銷售飛往全國各地,同時也有很多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來,櫻桃進一步帶動了新業態,比如咖啡、民宿等。”

    “作為一名‘新農人’,我認為傳統農業需要新表達。”王儉龍說,“我們不僅要賣櫻桃,更要傳遞北宅的慢生活方式。”如今,游客因櫻桃而來,因咖啡停留,最終被悠然自得的山野民宿“鎖”住腳步。“很多客人一住就是三五天,他們說這里能聽見櫻桃樹生長的聲音。”

    云上澗山宿咖語一樓的咖啡區,咖啡師正在為客人制作拿鐵,研磨聲與山雀啁啾此起彼伏。來自北京的游客劉先生端著咖啡走向露天平臺:“四面青山環抱,咖啡里都飄著大自然的氣息,這種體驗在城區花多少錢都買不到。”

    王儉龍介紹,今年櫻桃節期間,云上澗山宿咖語將同步銷售北宅櫻桃,推出櫻桃季特調咖啡,為了豐富游客前來北宅采摘櫻桃的游玩體驗,“云上澗”還將安排鄉村駐唱等環節。

    30年前,王儉龍的父輩在這里彎腰耕種;而今,他以咖啡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新的可能。當城市青年在朋友圈曬出“櫻桃特調+山景九宮格”,這場持續30年的甜蜜故事,正飄散出歷久彌新的芬芳。

    “山野烏托邦”療愈心靈

    藏在北宅街道我樂村深處的“瞧兒有間咖啡”則致力于打造人們療愈心靈的“山野烏托邦”。主理人孫少菲是一位90后煙臺姑娘,在青島上大學的她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畢業后她選擇留在青島創業,起初在市區經營咖啡店,卻不免時常在快節奏的內卷生活中陷入迷茫。

    “大山、鄉村對我有天然的吸引力,大學時每年櫻桃季我都會和朋友來北宅摘櫻桃、吃櫻桃,平日里也經常找時間往嶗山跑。我樂村的名字吸引了我,聽起來非常陽光向上,感覺就好像在這里生活,也會不自覺被快樂氛圍打動。北宅還有很多村名很有意思,村里的業態也各有特色,值得慢慢探索、慢慢品味。”2024年12月,孫少菲開始著手對租下的老院進行改造,打造出充滿自然氣息的世外桃源,今年3月,瞧兒有間咖啡攜著詩意正式開門迎客。

    “這里的客人不僅是為了咖啡而來,更是為了一片能發呆的屋檐。如果說城市咖啡館是快節奏生活的‘止痛片’,這里就是治愈身心的港灣。”在這方小院中,處處能感受到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自然療愈磁場——滿院綠植郁郁蔥蔥,院落里搭起可以聽風品咖啡的草棚子,坐下放空便可以看到藍天青山……不僅如此,孫少菲還將嶗山元素融入店內餐品。“在這里自然而然就可以做自己,不用想太多,只要坐著發呆就好。雖然開業只有兩個月,已經有了不少‘回頭客’,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對夫妻經常周末過來,兩個人點上兩杯冰美式,一坐就是半天。我自己也很喜歡這里的生活,早晨起來伴著山間鳥鳴風聲看書,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

    與村民的溫情互動成了孫少菲心中的獨特風景。“我經常送些甜品蛋糕給鄰居阿姨們,她們也會回贈自家種的農作物,還經常過來坐一坐聊聊天,過幾天打算教我包嶗山野菜包子。這些都是之前在都市里體驗不到的,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來到北宅開村咖,街道的關懷也非常暖心。不僅幫忙鋪平店外的小路,還在今年櫻桃節正式啟動前幫助我推介小店,讓更多人了解到‘瞧兒有間咖啡’。”即將開幕的櫻桃節令孫少菲格外期待,她計劃推出“櫻桃特調三部曲”——櫻花粉冰激凌、櫻桃特調拿鐵、嶗山可樂美式,“用嶗山食材講北宅故事”。

    傳統與潮流共生的產業哲學

    咖啡壺煮沸了山間的晨霧,櫻桃在瓷杯沿滾落成胭脂露珠,云在嶗峰打了個旋兒,跌進手沖壺的氤氳熱氣。未濾的殘渣里,沉睡著整個初夏的情話。

    北宅的咖啡館,早已不是城市的復刻品。在這里,咖啡是山野的呼吸,是櫻桃花海的注腳,更是鄉村振興的密碼。從三年前的零星幾家到如今的百余家“村咖”,北宅以“咖啡+”為紐帶,串聯起民宿、美食、文創與賽事,而櫻桃節則成為這場變革的催化劑。

    “村咖”是北宅正從單一農業經濟向多元產業融合轉型的一個縮影。北宅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村咖’的興起不僅延長了旅游產業鏈,更重塑了鄉村美學價值。我們支持鼓勵農戶將櫻桃與咖啡等元素結合,形成‘櫻桃+’生態產業鏈。”

    櫻桃熟透時,光陰在此低語,木勺攪動著云影與果香。第三十屆北宅櫻桃節期間,不妨在北宅慢下來,等一杯咖啡吻醒晨霞,等山間的風把匆忙晾在櫻桃枝椏。

    本版撰稿攝影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姜丹寧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4/29 07:30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