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不怕淹功勞都歸德國人?最大暗渠能跑汽車

    2016-07-20 13:55:38
    來源:齊魯網
    責任編輯:光影

    又逢汛期,又逢暴雨,國內不少城市出現內澇的尷尬,而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青島不怕淹的神話,并將這一神話的締造者歸于德國在青島殖民統治時修建的排水設施。那么,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么樣呢?來看記者的采訪調查。

    據《山東新聞聯播》報道,路面的雨水為什么會在短時間內如此聽話的流入排水口,除了青島三面環海,丘陵地勢外,還與青島強大的地下管網建設有關。在青島市區內最大的一條暗渠入??冢臄嗝鎸捰?0米,高3米,跑汽車絲毫不成問題。這條暗渠建設于2000年,負責浮山南麓、延吉路以南,徐州路以東,辛家莊以西,南至海邊共1198公頃匯水面積的雨水排放。

    而真正由德國人修建的暗渠僅剩下2.33公里的這段安徽路暗渠,已經不足主城區在用的雨水設施的千分之一,并且主要建在當時德國人聚居區。

    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之一,就是排水管道標準偏低,降雨量超過排水能力。

    青島市排水管理處副處長解力濤表示,目前青島市的主城區建成在使用的雨水設施已經達到了3400多公里,這3400多公里的雨水設施建設設計標準一般地區,重現期一般地區是1-3年,重要地區是3-5年,雨水暗渠是10-20年。

    所謂重現期,是一個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國家標準是0.5~3年,青島執行的都是國家標準的上線。

    青島水務集團排水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理張永勝介紹,“像我身后的這個雨水井內就安裝了一個水位報警儀,當水位超過50公分時,它會自動觸發我們的一個手機撥號裝置,直接將信號傳到我們的調度中心,調度中心接到信息后,會及時將信息派發到,各位師傅來進行及時處置。像這種報警裝置,現在在城市主干道已經全覆蓋”。

    青島在市南、市北和李滄已建成95處積水點監控攝像頭、11處下沉式立交積水警示系統,降雨期間,青島市排水管理處將通過城市防汛監控系統、會議值班系統、防汛微信群對城市防汛工作進行適時調度,做到第一時間發布預警、第一時間發現隱患、第一時間調度處置,全力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秩序。

    張永勝告訴記者:“每次大雨之后我們都會對積水路段進行梳理,該疏通的馬上進行疏通,該整改的立即整改,現在市區已經基本沒有嚴重積水路段。”

    (記者 于華 毛巍璁)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