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停車,已經給島城車主形成了一個“花瓶擺設”的不良印象,使用效率低、事故頻繁、操作復雜不實用,島城車主對立體車庫的第一反應就是“敬而遠之、望而止步”。5月初 ,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為啥立體停車位在島城受到如此冷待、甚至詬病,為啥立體車位建設在島城形成了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口碑。記者調查發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開發商“應付驗收式”建設、行業無序競爭偷工減料、車主停車觀念成為四大主因。
記者發現有四大主因
開車的人一上路通常都有這種感覺:車太多了,停車太難了。于是,人行道亂停車也成了阻礙交通、影響行人安全的“老大難”問題。違法停車數量越來越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低,城管部門雖然依法查處違法停車行為,取得了一定的執法效果,但是由于查處信息無法實現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聯網,造成一定程度的執法難題。
青島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調整人行道違法停放機動車行政處罰權實施主體的決定》。自今年5月1日起,人行道違法停放機動車的行為,已經不再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權,而是交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理和查處。想在人行道停車,得挨罰了。
“這樣一來,就大大加大了違法停車的成本,逼車上樓。”業內專家閆立睿告訴記者。
讓車上樓,就是立體停車位。但現實情況是,市民不是很喜歡立體停車。“我還是喜歡在地面上停車,踏踏實實的,看到立體停車位就感覺不安全,太復雜,還得刷卡,還得擔心,不如停在路邊,停下就走了,多簡單。”車主馬先生告訴記者,就算去停車位不夠的地方也是這樣,沒停車位就直接選擇停在人行道上。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政府部門對于立體停車庫的建設也提出的計劃,按照市城鄉建設委的計劃,建設改造公共停車場10處,建設停車泊位5000個,著力解決老城區、醫院、商圈、景區停車難問題。鼓勵項目超額配建停車泊位,結合機場、車站、地鐵等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加大換乘停車場建設力度。大力推廣立體停車場、智能停車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1 島城立體車位九成屬初級產品
對于島城大部分車主來說,要是問起立體車位長啥樣,那肯定就是兩三層肉眼看得見的升降平移類停車庫,或者最簡單的家庭升降式停車位,這類產品在業內專家青島立體停車位技術工程師閆立睿眼里只能算得上最初級的“1.0代”產品。
“上世紀90年代初,立體停車位的建設開始在國內市場出現并起步,那時候的產品主要還是國內企業和日本及其他國家進行合作的方式進行建設,但是因為當時大環境的原因,汽車保有量較少,立體停車位建設并沒有發展起來,青島本地來說,我了解到的最早開始做立體停車位的地方是五四廣場那邊,經過這個階段的發展,不少企業都被淘汰了,那時候出現的產品就是這種家庭式的、簡單的升降類停車位。”5月10日閆立睿向記者介紹說。
“其實現在市場上也有這種最初一代的產品,而且是大部分廠家在做的一類產品。”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根據我們業內的調查,青島市場上目前90%左右使用的立體停車庫都是這種一代產品,而且出現的問題很多。”
記者調查了解到,事故頻發、操作看起來并不那么容易的立體停車位,已經形成了一個“花瓶擺設”的不良口碑,花錢購買下優山美地小區立體停車位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小區立體車庫自從建成以來已經發生好幾次事故,光賠償人家車主的錢都快趕上幾個停車位的建設費用了。很多車主都曾經跟物業反映過,這邊的立體車位確實不太好用,有時候第一個車主還沒停穩,第二個車主一打卡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可能真是設計有缺陷,車位已經買了,也沒辦法,只能這么用了。”
除了購買停車位的小區之外,島城不少小區建設的立體停車位是以出租的方式進行的,“現在車越來越多,有的家里可能多的兩三輛車都會有,車停在哪成了最大的一個問題,小區車位不夠,那只能是找立體停車位。”
業內專家內專家青島立體停車位技術工程師閆立睿告訴記者:“就這一代產品來說,一開始做的產品跟現在做的產品也不一樣,一開始的產品從安全上、技術上、性能上可能都要差一些,從安全指標上來說,因為國家越來越重視這一塊兒,第一代產品的安全指標從一開始的幾項到了現在的十幾項,如果質量過關、技術過硬,這種一代產品滿足車主安全停車是沒有問題的。”
2 開發商為啥偏愛“初級產品”
“從2009年、2010年開始,整個立體停車位的市場開始變得越來越好,因為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車多了,停車位不夠用了,整個社會就開始關注立體停車位這一塊兒了。”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最近幾年來,開發商已經成為我們最大的客戶,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基本都是選擇最開始的初級的升降橫移類產品進行建設。”
“最近幾年,立體停車庫在技術上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開發商熱衷使用初級立體停車庫產品進行建設,可能就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印象,認為立體停車位就是這么簡單的一類,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業內專家閆立睿告訴記者。
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從2009年、2010年開始,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走熱,國家對于房地產驗收的驗收標準也進行了提高,尤其是停車位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比例,這才讓開發商開始從設計角度去考慮,怎么在保證能多建房子的基礎上少建其他設施,才能符合驗收比例。”
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停車位設計數量達到不到驗收標準的新建小區,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建設升降橫移類停車庫,“這種停車庫可以建設在室外,但是大多數開發商都選擇建設在地下車庫里面,要么設計的地下停車庫高度高一些,或者深挖。”業內人士閆立睿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深挖一層停車庫成本太高了,如果建設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投資就明顯小得多了,為了能驗收合格,開發商可能會選擇以最少的投資完成停車位的驗收需要。”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按照車輛搬運方式及智能化程度 ,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立體停車庫,分別是全自動化的升降橫移類簡單式停車庫、智能化停車庫,簡單式的停車庫相對于智能化停車庫來說建設成本在相差較大。“建設一個機器人搬運的智能化停車庫,每個停車位的建設成本可能要在5萬到8萬左右,但是建設一個簡單式升降平移類停車位,也就是需要一萬多的成本就可以,同樣都可以通過驗收,開發商肯定選擇建設成本較低的產品。”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成本較低的產品建成之后,可以以3萬至5萬甚至更高的價格賣出去,但是成本5萬至8萬的產品,很難以更高的價格再賣給業主使用,頂多就是提供租賃,那么回收成本的周期可能就會很長,所以開發商不太愿意選擇這種智能化的立體停車庫進行建設。”
3 小企業無序競爭產生隱患
記者調查了解到,最近兩年經過立體停車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的成熟,整個立體停車庫市場呈現出一個跳躍式的發展。“這種發展行情出現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5年,無論是北上廣這種大城市,還是西部中小城市,對于立體停車庫建設的需要都比較迫切。市場好了,資金肯定會跟風進入,根據我們的統計,這一段時間有大批的小企業進入,他們的多數是通過市場上買張圖紙就干起來了,根本談不上技術 ,價格戰就隨之而來,圖紙都差不多,肯定是比誰的價格更低了。”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有一些小企業可能就覺得開發商本來就是為了應付驗收的,那么在質量上就可能存在偷工減料降低成本的嫌疑,立體停車庫不好用跟這個有很大的關系,其實并不是技術不過關,而是小企業的無序競爭,讓整個立體停車庫的建設質量存在隱性缺陷。”
記者調查了解到,“價格戰”引發的必定是大量小企業的淘汰,“跟大企業相比,小企業也就是只能賺點差價了,技術 、資金都無法與大企業相提并論,在價格透明的前提下,大批的小企業最終的結局就是倒閉,我們大概統計了一下,從2013年下半年到2015年這段時間,入行的小企業中,大部分都倒閉了。”業內專家閆立睿告訴記者。
在不斷的行業準入及淘汰之后,整個行業開始走向規范,“今年以來,國家對整個立體停車庫的行業規劃越來越關注了,大企業開始著手聯合起來參與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很多立體停車庫的行業標準都是在青島企業的參與下制定出來的。”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告訴記者。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郭振亮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