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過午不食”減肥法嗎?每天只吃早餐和午餐,下午2點以后除了水,就不吃別的東西了。最近,這種減肥法在白領人群里風靡起來。浙江醫院營養科、消化內科和中醫內科的醫生提醒,“過午不食”減肥法會讓脾胃很受傷,不推薦。臨床上,有人因此餓出了胃潰瘍。
“過午不食”4個月,餓出了胃潰瘍
31歲的趙女士是大學老師,時尚又漂亮,平時特別注重體重管理,生完寶寶3年多,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從今年年初開始,趙老師覺得自己胖了,身材有點走樣。為了減肥,她開始嘗試“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減肥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顧名思義,一般指下午2點后不再進食固體食物。如果不那么嚴格,適當吃一些熱量低、不容易發胖的水果來充饑。這樣一來,一日三餐縮減至一日兩餐,通過控制晚餐的攝入,達到減肥目的。
趙老師說,自己“過午不食”的飲食原則是這樣的:每天兩餐的進食時間在早上5點以后到下午2點以前,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以兩餐一定吃飽為原則。吃完午餐后,除了喝水、茶以及低熱量飲料,就不再進食了。有時晚上實在太餓,就吃少量的低熱量水果。
嘗試了4個多月的“過午不食”減肥法,趙老師瘦了五六斤,但胃卻出了毛病。幾天前,晚上睡覺時,胃一陣陣抽痛。忍無可忍,半夜到醫院掛了急診,做了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胃酸腐蝕了胃壁導致胃潰瘍。
長期饑飽失常容易傷脾胃
“算一算,從下午2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吃早餐,中間隔了17個小時。如果不吃晚餐,就算中午吃得很多,午餐在傍晚五六點基本就能消化吸收完成,這樣,我們的身體有近13個小時處于空腹狀態。胃里面的食物消化完以后,胃分泌的消化液會腐蝕胃壁,長期這樣的話,易導致胃潰瘍,對胃腸道功能造成損傷。”
浙江醫院營養科、消化內科主任鄭培奮說,“過午不食”要求人們省略晚餐,這樣一來勢必會增加早餐和午餐的攝入量。而早餐、午餐吃得過飽,對胃腸道、胰腺等消化器官的壓力增加了。尤其是那些糖尿病患者,經常飽一餐饑一餐,會導致血糖指標紊亂,從而加重病情。此外,有些女性長期“過午不食”,還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出現月經不調、閉經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影響生育功能。
“過午不食”可能越減越肥
鄭培奮主任說,同時,這么長時間處在空腹狀態,會讓身體認為是在“鬧饑荒”,從而主動進入饑餓狀態。在饑餓狀態下,我們吃下去的東西,更容易被轉化為脂肪儲存。也就是說,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攝入的能量將更容易轉化為脂肪。
“通過‘過午不食’來減肥,體重可能一時會有所下降,但是減去的并不是脂肪,而是肌肉。而肌肉的大量流失又會讓我們的代謝消耗降低,妨礙我們的減肥。因此,‘過午不食’并不是一種科學的減肥方法,甚至還會對長期保持身材帶來負面影響。”
晚餐宜少吃但不能不吃
浙江醫院中醫內科楊敏春副主任中醫師說,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饑飽失常,四怕生氣。
早上是脾胃功能最旺盛的時候,這時確實要吃好,建議吃些益氣陽血的東西;中午是心火旺的時候,心火旺則胃熱,易消谷善饑,因此要吃飽;午時過后,逐漸陽虛陰盛,陽主動,陰主靜。因而晚上是脾胃消化功能低下之時,這時應吃少,吃多了不容易消化。
楊敏春醫師提醒,平時注意不要饑一頓飽一頓,特別是晚餐要吃得素一點,只吃七八分飽,因為晚上消化功能減弱,吃太多會增加脾胃負擔。但是完全不吃也不行,脾胃同樣會受傷。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臟腑的運動需要氣血的灌注作為動力,而我們每餐攝入的食物,通過脾胃轉化為氣血。如果攝入不足,人體就會氣血不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長此下去,身體各方面都會出現問題。
鄭培奮主任建議,如果有減肥需求,可以將原本的攝入量打個八折,但是絕對不可以不吃晚餐。
“打個比方,將一天的攝入量分為10份的話,建議早上吃3份,中午吃4份,晚上吃3份。也可以少吃多餐,早上吃3份,午餐前點心1份,中午吃3份,晚餐前點心1份,晚餐吃2份。”
鄭培奮主任說,晚上胃酸分泌減少,食物消化時間延長,而且夜間活動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就轉變為脂肪囤積在體內。因此,晚餐時間最好在晚上7點前,盡量不要吃太難消化的食物,睡前2-3小時別吃東西。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