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百年花鄉:枯桃花卉市場年銷售額上千萬元

    2015-02-03 07:15:34
    來源:
    責任編輯:亞麥
    \

    在占地6000平方米的枯桃花卉交易中心智能恒溫大棚內,紅掌、蝴蝶蘭、大花惠蘭等各種高檔花卉爭奇斗艷,格外賞心悅目,不少市民正在挑選心儀的鮮花、盆景等。

    誰能想到,現如今這個品種齊全、規模龐大的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在13年前僅僅只有40多業戶,而如今這里的業戶有上百家,年銷售額上千萬元,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花卉交易額在青島市場占有率超70%,成為青島乃至山東半島最大的花卉種植和交易集散地之一。“百年花鄉”的巨大變化,只是嶗山區支農惠農政策一個美麗縮影。2010年以來,嶗山區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完善惠農政策,相繼出臺了以直補惠農政策,在促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拉動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現場

    百花齊放盡是春意盎然

    盡管已經到了隆冬時節,但枯桃花卉交易中心恒溫大棚內仍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一進大棚里,陣陣花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滿目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排排一盆盆,競相綻放著,前來游覽和買花的市民絡繹不絕。

    “我們這個大棚是恒溫的智能大棚,一般溫度在10℃到18℃,夏天有冷氣,冬天有專門的鍋爐供暖。 ”枯桃花卉交易中心總經理李建勝告訴記者,新的交易中心是2014青島世園會嶗山分會場的配套建筑,目前中心擁有攤位102個,50余萬盆鮮花盆景。

    枯桃社區有上百年的種花歷史, 2002年,總投資2100余萬元,占地1.4公頃,枯桃花卉交易中心被列為國家農業開發項目。自2004年起,枯桃社區根據嶗山旅游文化節的總體部署,每年舉辦枯桃花會。

    “在區、街道的支持下,我們把養花產業發展成社區的特色產業之后,圍繞做大做強花卉業,通過采取設立市場、做強品牌、強化載體等措施,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富民強村之路。”李建勝說,歷數13年來的發展歷程,社區從事花卉種植和銷售的業戶不斷增加,從剛開始單一的鮮花銷售,到如今的花卉種植、培育、租擺、綠化工程等,銷售的鮮花品種從草花到綠植,再到觀賞性植物,花色品種從數千個已經增加到了三萬種,目前,社區擁有綠化公司6家,年產值數億元,再加上社區的花卉種植銷售收入,枯桃社區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大村,花卉業戶的年均收入從四萬元已經增加到了10萬元以上,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也很常見。

    ●人物

    不當白領做個幸福花農

    嶗山區的支農惠農政策,讓眾多花農嘗到發家致富的甜頭,很多原本在市區上班的居民紛紛返回社區,投入熱火朝天的芬芳事業中來。

    今年30歲的許玉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此前,許玉是一家大型婚慶公司的資深化妝師,月薪四五千元。2009年,成為枯桃社區的一名兒媳婦后,她和愛人商量后,一起回到社區,跟著公公婆婆來發展花卉事業。“之所以放棄工作了5年的高薪工作,有兩個原因,首先作為女性我也很喜歡鮮花,跟心愛的人一起做事業,覺得很幸福,其次是比較一下,還是花卉事業更有發展前景。”大學畢業的許玉玩起了最新潮的花卉銷售模式,在微信上賣鮮花,2014年,僅僅靠著微信營銷,她就一下子賣出去了2000盆鮮花,毛收入3萬多元。

    新花農給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干了10多年的老花農們也沒有閑著,他們面對新的市場變化,玩起了技術派,成為鮮花租擺的專家。51歲的友緣花卉老板曲修衛是改革開放后枯桃社區最早養花的花農之一,用他的話說 “最近這13年,他的事業發展得最快”。除了銷售鮮花外,他還忙著給一些單位年會慶典來租擺,租擺就是客戶租賃鮮花、綠植,由花農上門擺造型、定期養護。去年,李滄區一家房地產公司開業,曲修衛帶著3名工人上門,使用兩萬盆草花、100棵綠植,花費了兩天時間給企業擺了一個“燕歸巢”的造型,不但讓企業非常滿意,自己還掙了1萬元。

    ●變化

    惠農政策讓茶農果農增收

    嶗山的花農笑了,茶農、果農談起這些年來嶗山的惠農政策,心里更是美滋滋的。1997年,“下海”種茶的嶗山云霧茶場負責人王永超在嶗山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云霧茶場由最初的30畝擴大到現在的200余畝, “這些年來,嶗山區采取的茶葉‘三項直補’對于扶持茶農幫助太大了,我們茶場先后引進10多種優質新品種,因種植、加工整個過程全都是實施科學化管理,我們的茶葉連續10年檢驗無農藥殘留。”王永超說。

    嶗山茶協會會長劉京山介紹,2010年以來,嶗山區通過茶葉“三項直補”,四個街道共為全區茶農采購發放有機肥10000多噸、生物農藥50000多升,繁育引進龍井43、福鼎大白毫等優質茶苗改良茶園900多畝。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立項建設,爭取中央、市和區三級財政資金860萬元,對萬里江、曉陽春、云霧、曉望及涵雪等6家茶葉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規模化茶園的基礎設施配套進行了改造和提升,提高了全區無公害茶園和有機茶生產基地的建設水平。目前,全區茶園面積發展到22000多畝,產量達1000多噸,產值達2億多元。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已經有萬里江、曉陽春、嶗池云峰、云霧、北嶗、云泉春、涵雪等7家。

    60多歲的李錦孝經營著涼泉山腳下的老李家櫻桃園,這個占地30多畝的果園是北宅最大的櫻桃園之一,然而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

    1985年,李錦孝承包了山腳下這片當時的荒地,將原本高低不平的荒山地打造成一個大果園。2007年以后,老李先后投入200多萬元精心打造的櫻桃園終于初具規模,并正式開門納客。“2007年我就收入四萬元錢:去年收入五六十萬元,今年更好!”言語間,李錦孝幸福感溢滿臉龐。

    在2014年的每十九屆櫻桃節期間,北宅街道共接待游客58萬人次,實現旅游相關收入約8420萬元,農民戶均收入達1萬余元,其中北宅常年經營農家宴200余家,戶均收入8萬余元。

    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孫景軍 萬延濱 攝影報道

    \

    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爭艷香滿園。圍繞著現代農業發展,這些年來,嶗山區走出了一條多種特色農業齊頭猛進的康莊大道。嶗山區農林局農業發展科科長高志峰說, 2010年以來,嶗山區區委、區政府按照“抓點帶面、多予少取、突出特色、重點突破”的惠農方針,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完善惠農政策,相繼出臺了以直補惠農等文件,在促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拉動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0年以來,全區累計投入區級以上財政支農資金近億元,其中區級資金6400多萬元,市級財政資金3000多萬元,國家級財政資金500萬元。共計投入茶葉三項直補資金3400多萬元,規范統一了茶園用藥和用肥,提高了全區茶園的標準化建設水平和茶葉品質;對王哥莊大饅頭加工業戶購置的100多臺套加工機械進行了補助;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50多家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和家庭農場進行了獎補;投入財政支農資金1300萬元,對28個農業示范園、示范點項目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行了補助。

    在品牌整合的基礎上,嶗山區推行了一系列扶持壯大嶗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種植、加工、宣傳營銷、質量監管、市場整頓等關鍵環節入手,采取全過程、全方位的產業促進措施,做好從茶園到茶碗的全程化監管,有力地提高了嶗山茶的品質,提升了嶗山茶的品牌影響力。

    嶗山區以北宅街道為重點,通過扶持以精品果品園區為主的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支持社區集體、果品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采用土地置換、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發展土地規模適度集中經營,提高果品示范園區的規?;蜆藴驶ㄔO水平。目前,全區果園面積達10000多畝。

    嶗山區以枯桃花卉為代表的花卉產業,目前以枯桃花藝生態園為中心的花卉產業區面積達2000畝,帶動枯桃、張村等社區的1300多戶居民從事花卉種植、營銷和服務。

    目前,王哥莊街道大饅頭加工點約有300家,全街道大饅頭年產量可達13300多噸,實現產值上億元,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達3000余個。“櫻嫚兒”茶枕研發系列產品達20多種,年可生產茶枕8000多個,消耗干茶達1.6噸,帶動周邊社區婦女就業崗位達130多個。

    多年來,嶗山區的農民人均收入一直穩居青島市首位, 2013年達到19640元,高出青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5731元24.84%,這主要歸功于多年來嶗山區財政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區域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村社區勞動力的轉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