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當孩子面吵架不可取 小心其患上“分離性焦慮”

    2016-04-26 14:10:10
    來源:信網
    作者:見習記者 劉裕
    責任編輯:帛幼

    信網4月26日訊 信網(0532-80889431)從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了解到,兩個月前,8歲女孩小梅(化名)的父母的吵了一次架。但沒想到,自此小梅就逐漸出現焦慮、煩躁、害怕等情緒,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甚至不愿上學。小梅的父母帶小梅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門診咨詢后發現,孩子原來患上了“分離性焦慮”。為了普及這方面認識,4月30日(周六)上午9:30,青島市精神精神中心在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號)舉辦“情緒障礙”專題公益講座,將現場講解情緒障礙礙的相關知識。

    據小梅的父母描述,小梅自幼是個聽話的好孩子,而且對數學、常識、音樂等知識很感興趣,個性也有一些內向膽小,自尊心強。

    兩個月前,父母因小梅參加小提琴比賽的事宜發生爭執,當著小梅的面吵的很兇。母親一氣之下回到工作單位,并在單位過了兩個晚上。而后小梅逐漸出現恐懼、害怕和焦慮情緒,擔心母親會離開這個家。

    從此,小梅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夜間經常跑到母親休息的房間看看,看母親在房間里才能安心去休息。近2周來小梅更是不愿上學,總怕母親離自己而去,一刻也不想離開母親,嚴重影響了小梅日常生活及學習。

    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分析,小梅的情況屬于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這種障礙常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出現,常以焦慮、抑郁、恐懼及強迫等情緒異常為核心表現。具體來講,小梅為典型的兒童分離性焦慮。主要表現在孩子與家人分離后,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情緒和行為反應。

    兒童分離性焦慮常發于幼兒早期,以3-5歲多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患兒常常直到拒絕上學或有軀體不適才到醫院就診,不同年齡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治療上,主要以心理干預和行為治療為主,當以上方法效果不理想時,藥物治療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為此,2016年4月30日(周六)上午9:30,青島市精神精神中心在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號)舉辦“情緒障礙”專題公益講座,將現場講解情緒障礙礙的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來聆聽。

    信媒體見習記者 劉裕

    [編輯:帛幼]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