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各區市落下特色金融棋子 共謀青島金融發展大局

    2018-10-19 08:16:10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區市落下特色金融棋子 共謀青島金融發展大局

    \

    提升我市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還是深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青島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各區市經濟發展情況各有特點,但無一例外都積極謀求金融業的高速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契合實際,各區市根據區域自身定位與發展需求,紛紛走出了金融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差異化競爭,和而不同,各區市以金融之力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共同下好青島金融業發展這盤“大棋”,促進青島金融業大道疾行。

    市南區

    以高端金融力量勇立潮頭

    時尚是高端、是引領。近年來,市南區通過“時尚+”,持續把金融業引向高端領域。面對滾滾而來的開放大潮,該區緊抓機遇,通過對標先進區市、優化服務環境等一系列舉措,鞏固傳統金融業,發展現代金融、國際金融等高端金融業態,始終保持作為我市金融核心區的競爭優勢,以高端的金融力量,勇立我市金融業發展潮頭。

    一場盛會改變一座城市,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的市南區形象與氣質煥然一新,成為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城市形象展示重要窗口,吸引眾多金融機構在市南區集聚發展。該區編制“重點招商項目臺賬”,先后拜訪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及企業;采取“一對一服務”,確保金融招引項目順利落地;參加我市舉辦的2018中國財富論壇、舉辦中韓金融合作與發展論壇;先后對接巴黎銀行、野村證券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今年以來,市南區突出“強”字抓招商,進一步放大了市南金融業的高端品牌效應。截至目前,我市共擁有外資金融機構34家,其中有31家落戶市南,占比達91%。同時,市南區分行分公司級金融機構近150家,約占全市60%,金融類企業達1200余家,充分顯示了該區的“總部經濟”效應以及在全市金融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市南區在發展金融業的過程中,不僅積極“引進來”,還切實服務好,不斷優化金融業營商環境。今年以來,該區開展存量金融機構及企業走訪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精心打造青島首個資本市場綜合性服務平臺——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可為我市企業提供上市前培育輔導、上市中協調服務、上市后資本運營的一站式服務,目前已與畢馬威、普華永道等區內15家高端中介服務機構達成合作。近日,島城首家外商獨資財富管理公司——意才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的資本補充方案順利完成,正是市南區不遺余力地推動金融服務領域營商環境優化的縮影之一。

    金融基礎數據是反應一個區域金融政策、服務是否到位,以及區域金融業發展活力是否充沛的一個重要標準。今年以來,市南區金融業積極發揮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性作用,引進金融機構及企業已達33家,上半年市南區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35.3億元,同比增長2.5%,占全區GDP的比重為24.6%。 8月末,市南區本外幣存款余額6547.32億元,同比增長7.1%,本外幣貸款余額9327.96億元,同比增長9.6%。當下,市南區金融業正借力改革開放熱潮,始終保持我市金融核心區的地位,加速向高端方向發展。

    市北區

    建設“保險創新示范區”

    在全國首創重癥精神病人肇事肇禍責任保險,緩解了涉事受害方難以追討損失補償的后顧之憂;在全省率先開辦電梯安全責任保險,通過保險產品運用化解了安全事件責任糾紛;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痛點,每年投入3000余萬元購買家庭綜合保險、治安志愿者和見義勇為積極分子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補充保險等十余種保險產品;今年,又把為居民購買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和建立食品安全責任險制度,列入區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這些都是市北區打造 “保險創新示范區”的縮影,發揮了保險產品在保障民生福祉、應對意外風險、強化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作用。

    “作為我區‘六大產業’之一的保險產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尤其是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市北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北區具有發展保險產業的“天然”優勢。首先是對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旺盛,市北區作為青島的老城區、老工業區,人口總量大、密度高,同時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保險業在支撐區域轉型發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市北區“核心區”目標和“三城”建設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其次是形成了保險創新產品的聚集高地,以建設“保險創新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探索運用市場化機制,發揮好現代保險的優勢和作用,使保險業成為了全方位服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重要推動力。再次是出臺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同時創新性地從社會貢獻、發展業務等方面對保險機構進行扶持。

    在打造“保險創新示范區”的過程中,市北區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安全的投資環境、良好的發展環境、高效的辦事環境。鼓勵保險機構進行產品、技術、管理方面的創新,加大與保險機構對接,深入挖掘保險新產品開發,推出更加符合群眾需求的新險種。對新入駐機構從辦公載體選擇、工商注冊登記等方面協調配合力度,全方位給予協助和服務。截至目前,市北區保險機構和保險中介機構已達60余家。

    嶗山區

    打造金融業聚集新高地

    因開放形成的國際化是青島金融業的特色與優勢所在。在蓬勃發展的嶗山區,作為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的金家嶺金融聚集區,一直以來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金融城。坐落于此的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后與韓交所、澳大利亞國家交易所、悉尼交易所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韓交所、德國交易所等聯合舉辦近10場次海外上市推介會,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啟動海外主板上市前期工作。

    與國外金融機構的頻頻合作,良好的營商環境必不可少。金家嶺金融區近期發布了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若干措施》,分別從機構集聚、業務創新和環境優化三個維度出臺了20項具體措施,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全面推進財富管理金融業對外開放。

    在青島的改革開放浪潮中,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正打造青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完善國際化配套服務功能;全面提升金融區國際化城區品質;構建多層次財富管理國際會議體系;廣泛開展財富管理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金融智庫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豐富國際性節會品牌內涵……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正不斷優化國際化發展環境,加速吸引金融機構落戶嶗山。截至今年6月底,金家嶺金融區引進落戶金融及類金融企業79戶,累計達到751家。北京銀行青島分行、國清金融控股等機構順利落戶,渤海銀行青島分行、浙商銀行青島分行正在籌備落戶運營;加快青島農商銀行金融租賃、歌爾財務公司等項目批籌進度。財富管理要素交易平臺加快聚集,青島財富產品交易中心正在加快規劃論證;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青島總部落戶金家嶺,填補青島財富管理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空白。

    城陽區

    創新“政銀企”合作新模式

    今年上半年,城陽區金融業增加值完成22.73億元,同比增長5.5%,比全市增速高2.5個百分點;1-8月份,全區銀行機構存款余額960.1億元,同比增長13.7%,貸款余額669.3億元,同比增長2.5%……這一組組穩健的金融數據,彰顯了城陽區加快建設膠州灣北岸中心區的總目標背后堅實的金融力量。

    “我區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任務,全區金融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 ”城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城陽區不斷強化金融招商引資力度,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銀行機構24家,保險機構37家,證券機構2家,小額貸款公司6家,融資性擔保公司2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1家,初步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各類金融組織協調發展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完善的金融組織體系,為該區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該區金融機構也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企業。“我區搭建銀企信息溝通平臺,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采取‘一對多’融資服務模式,由多家金融機構聯合對1家企業設計融資方案。”城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創新“政銀企”合作模式,區政府出資1000萬元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與建設銀行城陽支行合作共同開展“助保貸”業務,解決中小微企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出臺辦法,為市場前景好、生產經營穩的企業提供臨時性、低成本資金周轉服務。

    政金攜手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加快了企業上市掛牌步伐。城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有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75家,企業直接融資80億元,形成了多板塊共同推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
    \

    “金融組合拳”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無論是企業注冊數量還是發展質量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今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引導和激發金融機構通過創新產品服務、加大信貸投放等有效途徑,切實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深化“政金企”合作,構建服務實體經濟的長效對接機制是今年以來該區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我們組織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已解決11家企業共計28億元的融資需求。 ”青島西海岸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結合功能區融資需求,組織開展了軍民融合區和國際合作區功能區專場對接會;舉辦對外貿易發展推進會,推動19家銀行與28家企業簽署融資協議20.8億元。該區還積極引入融資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完善擔保體系,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模式的創新。 “我區研究建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完善企業續貸過橋資金,第一階段過橋資金規模5000萬元。 ”西海岸新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已為4家企業發放過橋資金800萬元。此外,該區大力推行“投保貸”創新模式,組織開展專題路演活動,目前已落地放款4家企業2300萬元,3家簽訂合同3400萬元。

    同時,青島西海岸新區還積極發展新興金融業態,擴大融資服務供給。 “我區引進培育股權投資基金,已注冊基金項目10個,在談基金項目21個,基金總規模達到950億元。 ”青島西海岸新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該區的哈船科技、中科方舟、中科華聯等企業獲得股權投資達到20億元。此外,該區充分利用好地方金融組織聚集優勢,全區29家地方金融組織累計注冊資本42.1億元,實現貸款余額24.18億元、在保余額1.74億元、投融資余額7.14億元,成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有力補充。截至8月末,全區各項貸款余額1942.87億元(含區外政策性貸款351.58億元),增長7.9%。

    高新區

    構建科技金融示范區

    成立于2006年的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區不到十年,便成功掛牌新三板,并通過定向增發實現股權融資5000多萬元。目前該公司正處于上市輔導備案階段,計劃明年初正式申報IPO創業板。這樣快速發展的科技企業,在高新區并非個例。作為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 “核心區”和我市新一輪城市規劃的“主中心”,高新區緊緊圍繞打造全市科技金融示范區的總體目標,立足“品質金融,活力資本”的工作導向,不斷加大金融業靶向招商力度,加快集聚各類金融要素,發揮了金融在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助推作用。

    “我們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不斷優化政銀企合作環境。”高新區金融產業事業部副部長許美善告訴記者,該區大力實施金融業育成工程,圍繞傳統金融、基金、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堅持精準對標、靶向招商,努力打造青島北部金融中心;出臺金融業扶持政策,通過給予落戶補助、經濟貢獻獎勵等多方面扶持,促進金融機構加速集聚、創新發展;建立政金聯動機制,成立專業部門。區內累計引進各類金融機構20余家,全省規模最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全省首家科技支行等項目相繼落戶基金園區。目前,已有12家區內企業在新三板掛牌,30家企業成功登陸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高新區以發展科技金融為特色,構建融合發展的金融模式,堅持“科技+金融”雙輪驅動,通過構建 “科技信貸+股權融資+金融服務”三位一體金融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金融 “青島樣板”。許美善介紹說,高新區抓好全省首家科技支行建設,研究推出無抵押貸款、專利質押等創新金融產品,青島銀行科技支行已為全市396家科技企業發放信貸近16億元;在全市率先設立總規模近5億元的政策性創投引導基金,出資設立10支超過億元的主導產業基金,7萬平方米基金園區全面投入使用,累計引進基金機構160余家,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80億元;探索推進金融領域創新改革,推進投貸聯動、保險與安全生產融合創新等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成功獲批第二批國家雙創債試點區域。

    膠州市

    金企精準對接開發特色信貸

    青島建秋中德電梯有限公司因名下土地房產屬于膠州市中央商務區,無法辦理抵押貸款,造成經營資金緊張。膠州市金融辦企業聯絡員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組織金融機構對接。工商銀行經過調查,認為該企業具有較高的市場信用,為其提供了200萬元的“白名單”結算貸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來,我們著眼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優化金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金企對接的方式方法,將對接機構從銀行擴大到非銀行機構、證券、保險和地方金融組織等各類金融機構,以服務‘加法’換取市場‘乘法’,激發企業內生動能。 ”膠州市金融辦發展規劃科科長常國選告訴記者,該市出臺了銀企對接專項行動方案等相關措施,制定銀企走訪結對表,組織24家銀行走訪600多家企業,摸清、摸實企業融資需求。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引導金融機構“量身定做”,開發符合小微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召開銀企對接、銀行產品推介等活動,增加信貸投放。膠州市金企對接達成意向融資額85億元,落實融資需求79億元;利用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系統,共發布融資需求信息767條,對接成功429項,對接金額60余億元。

    膠州市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由金融機構選派專人實行“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定制融資方案。轄區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業務流程再造,推廣適合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工商銀行為小微企業推出網絡循環貸款;郵儲銀行為無抵押物的小微企業推出”信易融“純信用信貸產品;農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上浮30%的標準上,實行僅上浮15%的優惠利率……通過簡化小微企業信貸流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了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截至9月末,膠州市金融機構存貸比為82.3%,各項貸款余額718.7億元,較年初增加79.4億元。

    平度市

    深化農村金融聚集區成果

    8月末,首屆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高層論壇在平度市召開,該市“農村金融保險產品創新”入選國家發改委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案例,推動增信扶持與風險分擔機制創新等在全國推廣。今年以來,平度市圍繞夯實政策基礎、提升服務水平、化解融資難題三方面,靶向企業發展需求,持續深化農村金融聚集區成果。

    “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新引進的金融機構,最高一次性給予1億元的獎勵補助,發放給掛牌企業和金融機構2017年度獎勵1600萬余元。 ”平度市金融辦主任孟范濤介紹說,為了促進金融小鎮發展,“按照實際繳納企業增值稅形成地方留成的80%、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形成地方留成的90%獎勵入駐企業”,吸引金融和類金融企業踴躍入駐,打造產融結合的金融小鎮,更好地服務平度實體經濟發展。

    據悉,平度市金融辦對入駐濱河金融小鎮、南部新區的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嚴把準入條件。對在平度市注冊的投資、咨詢類公司,本著“一次辦好”的原則,通過約談企業法人代表、聯系企業擬注冊地所屬轄區分管部門等方式,全面提升投資類公司的注冊效率。

    “針對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融資瓶頸問題,我們建立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體系,以2億元企業扶持基金為基礎,在全省率先開展‘政銀保’、‘助保貸’融資服務模式,截至9月末,已累計為企業解決資金需求84億余元。 ”孟范濤介紹說,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平度市在省內首創“家庭親情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模式,已累計發放貸款767筆、9194萬元,授信金額達2億余元;自4月份推出市民貸、信e貸等無抵押擔保的純信用產品以來,目前已累計為2833戶授信1.81億元,貸款余額6861.8萬元,開辟了助農、惠農、富農的新途徑。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邱修海張譯心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