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首家現代農業綜合體驗中心在即墨開業
未來農業將怎么走,青島即墨國家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2月16日開業的全市首家現代農業綜合體驗中心,或許給出了一條途徑。該體驗中心是青島首個集農資體驗與農技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它突破傳統服務模式的種種弊端,開拓性打造精品農資體驗體系、農技示范與推廣系統、物業管理團隊、保姆式套餐服務模式。它給農業配了個公益性質的“物業”,哪里的西紅柿需要采摘了,哪里又有閑置勞動力,通過這個平臺一拍即合;而保姆式的服務,又從農民種植到收獲全過程給予科學指導。
給農業配“物業”,還是免費的
2月16日上午,青島即墨國家農業高新區內吸引了四里八鄉的農民來看熱鬧,或許當天他們看到的內容將顛覆今后種植的模式。
當前農資品質參差不齊、專業服務組織缺乏、農業生產標準不一、科技含量低、機械利用率低等一系列因素制約著本市農業步入現代化發展道路進程,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當日農業高新區聯合德國巴斯夫、青島德地得農化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國內外優質農化公司,共同打造的本市首家現代農業綜合體驗中心正式開門納客。記者看到,這里不僅有各種國內外先進的農資產品展示,還通過多媒體、展板等方式向前去體驗的農民展示了先進的種植技術。
就拿現代農業物業管理團隊來說吧,給農業配上“物業”,這一點聽上去就很稀奇。“我們高新區是國家級的,承擔著先行先試的職責,所以很多工作我們都希望能做到開拓性和示范性。”農業高新區副主任范京濤告訴記者,這個物業管理團隊解決的就是“誰來干活”的問題。原來,這個物業管理體系是一個龐大的農業資源信息交流平臺,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企業,也包括翻耕、種植、噴灑、施肥、養護、收獲等隊伍,還包括了農產品運輸和儲存公司,這樣平臺建立起來后,如果有農民需要找人來給自己干活,就可以很容易獲得相關的信息,甚至可以在幾個隊伍里挑挑揀揀,選擇最優方案。
“我們做的這些都是公益性的,希望給農民提供好的服務。”范京濤說,這也是農業高新區的職責。他介紹,這項物業管理服務,目前只有在東北地區有專門針對玉米的服務項目,而像他們這種全品類的服務平臺不僅是全市首家,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屬于嘗鮮者。
“保姆套餐”教你怎么種
不光有“物業”,還有“保姆”。如果說物業管理團隊解決的是誰來給農民干活的問題,那現代農業保姆式套餐服務模式則解決的怎么種的問題。“我們整理出來了很多種蔬菜的種植技術,從播種到收獲,精確到長幾片葉子,每個階段該如何管理,都有詳細的步驟。”范京濤說,這個保姆式的套餐服務,不僅手把手教農民怎么種,還教農民不要等到作物生病了再防治,而是要在作物常規發病時間段前做好預防。
記者看到,現場展示了幾種常見蔬菜的種植技術,而這些只是概要,還有更詳細的步驟,農民只要照著做就行了。比如茄子的種植,開花著果期被定義為“門茄現蕾到‘瞪眼’”,這個階段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6℃~29℃,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5℃~17℃。適度控制澆水,土壤濕度不宜過大或劇烈變化。而青椒的種植技術,則特別在苗期預警了猝倒病,坐果期則應該避免疫病、灰霉病、蚜蟲等。
據介紹,保姆式套餐服務模式是針對常見蔬菜品種,因地制宜,制訂一套包括選種、育苗、農藥肥料使用等全環節的標準化生產方案,全程采用套餐式服務規劃,包括無公害套餐、保護土壤套餐、病蟲害防治套餐等,最終達到一次性解決蔬菜生產問題。
據了解,這個現代農業綜合體驗中心占地面積300㎡,是青島首個集農資體驗與農技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該中心突破傳統服務模式的種種弊端,開拓性打造精品農資體驗體系、農技示范與推廣系統、物業管理團隊、保姆式套餐服務模式。
物聯網系統能遠程控制大棚
當然,全市首家現代農業綜合體驗中心并不只是眼前所看到這些。該中心將整合農業高新區的所有資源,包括六大平臺和多個示范大棚,打通現代農業的“奇經八脈”為農民服務。
在農業高新區即將投入使用的組培室中,這里將是農作物組培育種的一個基地,選用沒被污染的植物組織進行組織培養,長成脫毒苗,將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很適合草莓等作物的育種。據了解,最快三四個月這里將培育出第一批種苗。
而在信息中心,一個大屏幕聯通到了21個蔬菜大棚,所有蔬菜大棚的溫度、土壤濕度等信息實時地傳輸到平臺上,操作人員就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大棚內的實時數據。并且這個平臺還通過物聯網運作,如果發現大棚內的溫度或濕度過高,濕簾、風機等就能進行遠程操控,調節大棚內的條件以有利于作物生長。并且大棚里的攝像頭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控制,此前提到的專家大棚里現場直播,對農民進行遠程培訓,也是通過這個平臺實現的。
信息中心還有專家系統,網羅了農業領域的很多大咖,“我們有個手機客戶端,今后系統完善后農民就可以直接通過我們的系統在線上跟專家留言咨詢。”該中心還有發布系統,周邊的農業戶今年1月12日都收到了一條消息,“近期,農業高新區育苗中心繁育的白菜苗將根據農戶種植安排,陸續送到農戶家中。”而這條信息就是通過發布系統發布的。
-相關新聞去年本市農村電商交易額達115億
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即墨、萊西被認定為山東省電子商務示范縣,京東、中通區域物流中心落戶青島……2月17日,記者從青島市商務局獲悉,通過推進實施“515+X工程”,本市農村電商發展迅猛。據統計,2016年全市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15億,同比增長57.8%,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3億元,同比增長57.5%,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
市商務局2015年7月印發《青島市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村電商“515+X”工程,全面搭建以公益服務為目的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確定了農村電商“515+X”工程重點鎮村:即以平度市、膠州市、萊西市、即墨市及黃島區5個市(區)和城陽區、嶗山區、李滄區城鄉接合部等多個街道辦社區為重點,創建100個重點電商鎮和500個重點電商村。
通過一年多的建設,縣域、鎮(街道)、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已初步建成,全市在黃島、即墨、膠州、平度、萊西五個區市共建成鎮級公共服務中心23個,村級服務站560個,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要素支撐。組織開展了首批青島市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評審創建活動,認定了即墨移風店鎮、膠州里岔鎮等15個首批青島市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
另外,本市還積極探索電商引領制造業,促進縣域工業化轉型升級。目前已形成即墨童裝、膠州童床與母嬰用品、膠州實木家具、青島家紡4個阿里巴巴“中國質造”產業帶,促進外向型企業向內外并重型轉變,帶動了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