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宇經濟漸成規模,島城50余座總部商務樓宇稅收過億
16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2012至2016年,本市積極推進“十個千萬平米工程”建設,逐步建成以載體聚企業、以工程帶產業的經濟板塊和產業園區。其中,金融中心、總部商務和商貿區3個商業地產工程投入建設資金2599.6億元,實現竣工面積4987萬平米,投入運營面積4391萬平米,投入運營率88%,入駐企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68.2億元。
園區聚集效應持續增強。規劃建設的18個園區共吸納新入駐企業11670多家,帶動嶗山、市南、市北、西海岸新區、李滄、高新區等高端商務區和前海時尚都市商貿區、浮山商貿區、新都心、李村商貿集聚區、城陽商貿區、西海岸新區高端商貿集聚區、即墨西部商貿集聚區等現代商貿區加快集聚發展。嶗山區金融集聚區入駐金融企業615家,涵蓋了20類金融業態。李村商貿集聚區商業面積200萬平方米,已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最大的商業集聚區。城陽區總部經濟以青島國家廣告產業園、天安數碼城等總部園區和45個總部樓宇項目為支撐,引進區域性機構800余家。西海岸新區以住宅建筑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文化消費等功能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和特色商業街區蓬勃發展。
龍頭企業相繼涌入。入駐企業注冊資本金過億元的有2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2.15億元。市南區依托高端商務載體,招引世界500強企業設立的區域總部已達50家,全球4大會計師事務所、5大地產咨詢公司各有3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市北區引進區域總部70家。城陽區引進區域性總部20家。安川、庫卡、法納克、ABB國際知名企業已入駐高新區國際機器人中心。
運營模式不斷創新。出現了產權出售模式、只租不售模式、租售結合模式、售后返租模式、散賣與資產精裝修相結合模式等新型商業經營模式。如高新區凱豐國際廣場5A級寫字樓、精裝公寓式酒店和Block商業街區三大業態采用三種不同的模式進行運營,5A級寫字樓采用直接毛坯銷售,業主按照需要自己內裝的模式運營;精裝公寓式酒店采用精裝銷售,業主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統一運營的模式;Block商業街區采用自持、招租的模式運營。
樓宇經濟漸成規模。以市南香港中路總部經濟中心區、嶗山金家嶺金融集聚區、市北中央商務區、西海岸高端商務區為樓宇經濟發展支撐,發展格局日趨成熟。全市投入運營1萬平米以上的商務樓宇近280多座,其中稅收過億元的總部商務樓宇50余座。市南區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商務樓宇達127座、集聚各類企業2.1萬余家,其中5A級甲級寫字樓14座、稅收過億元樓宇26座。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