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共有49家正規小額貸款公司 88%的貸款資金投向“三農”和小微企業
昨日,市金融辦發布最新統計數據,10月末全市共有49家獲得省金融辦批復設立的正規小額貸款公司,向社會發放貸款歷年累計金額已超過617億元,其中投向“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貸款資金超過543億元,占總投放量的88%。從貸款投向結構看,小額貸款公司是名副其實的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的地方金融組織,有效補充了傳統金融體系不足之處,起到了拾遺補缺的重要作用。
促進民間借貸陽光化
小額貸款公司的存在不僅提高 “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的金融可得性,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滲透率。據了解,目前我市行業平均貸款金額是38萬元,行業平均利率是12.3%,已經比2014年下降了4.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小額借款人獲得資金支持,借款人的融資成本日益降低。
青島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即墨市一家以麥秸、玉米秸等為原料的單體式供熱企業,屬于政府重點支持的環保及新能源企業。企業經營之初,缺乏抵押物,經營規模小,無法從銀行取得資金支持。即墨市捷泰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過充分調研和對接,于2014年為企業提供了第一筆貸款資金100萬元,用于購買設備,開工投產。 2015-2016年又增加200萬元貸款額度,幫助其擴大了生產規模,實現了量化生產,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像即墨捷泰小貸這樣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開展業務的小貸公司不在少數。然而與銀行利率相比,小額貸款公司較高的利率水平卻備受詬病,“高利貸”是很多人給這個行業貼上的標簽。 “實際上,國家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的另一個目的正是為了打擊民間融資亂象,暢通民間投融資渠道,規范民間借貸。因此正規的小額貸款公司有很高的準入門檻、較為嚴格的業務規則和監管要求。 ”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6年《山東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應當是管理規范、信用優良、實力雄厚的當地骨干企業,具備出資能力、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連續三年盈利或者凈資產不低于10億元且上一年度盈利。從青島的實踐情況看,經監管部門批復成立的正規小額貸款公司往往“根正苗紅”甚至“出身名門”。我市小額貸款公司的大股東有利群集團、即發集團、青建集團、瑞源集團、黃海集裝箱廠等地方知名民企,也有城投集團、華通集團、青島港等國有大中型企業,還有香港亞聯財和香港維信等境外資深機構。
追求“五化”發展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等諸多因素影響,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發展經歷了一段陣痛。“痛則思變,規范化、特色化、專業化、多元化、集團化的‘五化’發展方向即是監管部門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小額貸款公司從業者的共識。”青島市小額貸款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孫良韜介紹說。
據了解,這些年來,市金融辦與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青島銀監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經信委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一起嚴格把好機構準入關、積極創新監管措施,以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系統和中介機構輔助管理三種手段為內容,以行業監管信息與青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人民銀行省域征信系統、工商注冊登記信息系統和全市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四項聯動為舉措的“一二三四”監管體系,確保了行業發展在穩健有序中前進。
在監管規范和政策扶持下,青島市小額貸款公司持續涌現特色多樣的經營模式,如青島城鄉建設小貸重金投入,自主研發了基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業務系統,在全省率先探索了 “互聯網+供應鏈”經營模式。市北利群發揮其發起人的背景優勢,確立了商圈客戶經營模式。平度市誠信小貸扎根縣域精耕農村小貸。另有華通、城鄉建設等小貸公司利用控股集團優勢,與旗下的擔保、典當、融資租賃等其他金融業態相互配合,統籌協調,實現了集團化的發展模式。
這些年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愈加成熟,開始重視品牌建設,我市已經有4家小額貸款公司在藍海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積極展示自我;多家小額貸款公司成功發行私募債券、資產證券化融資產品,通過了資本市場檢驗.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0月,全市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77.7億元、全年發放貸款近90億元,兩項數據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增幅分別為8%和45%。
及時緩解公司融資難
根據國家 《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省《關于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做優做強的通知》精神,今年黃島區民澤小額貸款公司就運用獲批的股權投資創新業務加上傳統的借款業務,為青島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高科技企業提供了 “投貸聯動”支持,及時緩解了公司融資難。
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市目前不是國家首批投貸聯動試點區域,銀行機構暫時無法在我市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在此情形下,我市小額貸款公司開展“投貸聯動”對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參與試點工作,拓寬試點參與面和受惠面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 錫復春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