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再有40天收割第一代海水稻 我們啥時候能吃上?

    2017-08-13 09:40:20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海水稻即將收獲 我們啥時能吃上?

    進入八月份,位于李滄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內海水稻長勢旺盛,一些早熟的稻種已經進入了灌漿期,預計在九月下旬,最早的海水稻就能夠收獲。海水稻由于生長在沒有使用過化肥的鹽堿地里,屬于純有機食品,相比于普通稻米也含有更高的營養素,那么什么時候能夠端上咱老百姓的餐桌呢?

    \

    再有40天,收割第一代海水稻

    8月11日,記者來到位于李滄白坭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剛駛入大門就被眼前一大片濃綠的稻田吸引。排列整齊的12塊實驗田里,不同品種的稻子長勢喜人,有的甚至已經長到一人多高。順著試驗田中間的水泥路向西走去,每一塊試驗田都標著序號和展示牌,一旁還立著電子屏,顯示當前的氣溫、田中的海水鹽度等信息。在最西側的7、8號兩塊試驗田就是海水稻的專屬區域,里面分塊標號種植著來自國內外的234個材料品種的海水稻。

    “從今年5月份插秧,長到現在這么壯實,感覺很有成就感。”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研發經理張樹寅告訴記者,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海水稻,只是耐鹽堿水稻的一種俗稱,并非直接用海水澆灌,因為海水的含鹽度達到了千分之三十以上,一般的農作物根本無法耐受。在這里的海水稻,實際上是按照不同程度的海水與淡水配比進行灌溉,從而模擬出不同程度的鹽堿地情況,培育稻種的耐鹽堿性,目前使用的是千分之六含鹽度的水。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個試驗田中分塊種植的海水稻,長勢也并不相同。張樹寅介紹,這些海水稻屬于不同種類,但均以編號命名,有的屬于晚熟稻種,目前還在拔節期,有些早熟的稻種則已經進入了齊穗甚至灌漿的階段,預計再過40天左右,也就是9月20日前后,最早的一些水稻材料就能夠收獲。

    \

    海水稻雜交8代才能相對穩定

    “根據收獲期不同,這些海水稻會陸續收割到10月底。”研發基地技術人員張立山說,海水稻的幼穗分化期大致可分為8個階段,并有一定的口訣:一期肉眼看不見,二期苞毛現,三期毛茸茸,四期粒?,F,五期隱可分,六期葉枕平,七期穗綠色,八期穗即現。而在試驗田中,記者發現有些海水稻材料已經被稻穗壓得彎下了腰,有些卻出現稻葉卷曲發黃的跡象。對此,張立山解釋說,這說明不同海水稻材料的耐鹽堿性狀不同,“為了考查這些海水稻材料的抗病能力,平時護理這些稻苗時,我們只除蟲、不殺菌。”張立山說。

    據介紹,作為第一代的海水稻,不同材料雖然耐鹽堿性狀不同,但最后多半會長出稻穗,差別只在抽穗時出現干枯,或者稻穗谷粒不充實。“受北方氣候條件的影響,第一代海水稻收割后,我們要帶到海南的育秧基地進行擴繁、雜交,明年再帶回青島繼續雜交。”張樹寅介紹,這些海水稻材料在海南的基地主要進行兩項任務,一是繼續配組、雜交加代,二是對優良的材料進行擴繁增加種量。“北方的冬季時間,在海南依舊可以進行海水稻的第二代雜交,然后次年的4月份收割后帶回青島的海水稻研發基地播種、插秧,不間斷進行第三代雜交。”張樹寅說,在海水稻進行雜交8代后,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品系,這樣算下來,海水稻雜交8代至少需要4年時間。

    \

    海水稻上餐桌至少還得五年

    工作人員告訴半島記者,一個新品種的出現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在沒有通過“國審”之前,這些種子也只能稱之為“材料”,根本不可能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據介紹,一個新品種的面市,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是實驗室階段,在實驗室里選出種子材料之后在田內播種,也就進入了試驗田階段,此后還要進行區域種植試驗。一個品種的試驗包括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其中預備試驗1年,區域試驗2年,生產試驗1年。此后才能夠進入審定階段。

    記者了解到,預備試驗主要是對參試品種的產量、米質、生育期等進行鑒定;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均是從預備試驗中篩選而來的,主要對品種豐產性、品質、抗性、適應性、穩定性進行綜合評價;生產試驗是在接近一般大田生產的條件下,對品種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重點考察品種的優缺點;而審定則是在完成兩年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后,且區域試驗結論為推薦品種審定的品種可以申請品種審定。水稻專業組再將初審意見提交給常委會進行最終審定。

    目前,在李滄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和即墨金口的即發農副業基地里,也只是試驗田和區域種植試驗階段,只有在培育出真正符合其他區域廣大鹽堿地適合種植的種子材料之后,才能夠進行國家品種審定程序,“光國審就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國審通過之后,這些種子材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海水稻的品種,也才能大規模種植,進入商業化種植階段。”而按北方水稻180天成熟期來計算,海水稻要真正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至少也得五年的時間。

    \

    三年內研發出可產業化耐鹽堿水稻

    記者了解到,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目標中,未來三年內將打造成耐鹽堿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中心設立了耐鹽堿水稻育種及鹽堿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該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介紹,在耐鹽堿水稻育種及鹽堿地稻作改良研究方面,三年內將研發出可產業化推廣的畝產300公斤以上,耐鹽度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八的耐鹽堿水稻種子,并在5~10年內利用稻作改良技術改造鹽堿地和灘涂,為我國增加1億畝良田,每年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一個大省的人口。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