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高新區建設的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體系最完整地下綜合管廊早已聲名遠揚。昨天,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2016中國國際地下管線大會上,青島高新區地下管廊“智慧管廊運維綜合管理平臺”獲評“最智慧”稱號。
在峰會現場,青島高新區的“智慧管廊運維綜合管理平臺”引起了眾人關注。青島高新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主任朱宏偉介紹,高新區從2009年就開始規劃建設綜合地下管廊,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管廊工程。目前,管廊控制實現了全方位智能化。在青島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管線中,暖管上方專門設置了感溫光纜,一旦出現暖氣管網破損泄漏,感溫光纜就會感知到空間內溫度變化,實時信息傳遞到監控室內做出警示。同時,地面的積水坑也有感應設備,自來水管網內的壓力下降,地面的積水達到一定的感應線,也會向監控室發出預警信息。管廊內的燈光、水泵都可以在監控室操作。如果管廊的某段出現事故,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監控室開啟水泵、消防設施,甚至開啟排風系統改善環境后,工作人員可進入搶修。
此外,綜合管廊內還布置了監控設備,共有200多個攝像頭以及近400個消防報警裝置分布在管廊內,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監控中心查看管廊內情況,管廊實現了無人值守。正是基于以上因素,青島高新區地下管廊獲評“最智慧”稱號。
作為國內地下綜合管廊最早的實踐者,青島高新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獲邀在此次大會上設置了大型推介展臺。青島高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軟件提供商—青島華高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以“智慧管廊運維綜合管理平臺的案例分析”為題,在大會上做了重點發言。
據介紹,目前,青島市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55公里,全部位于青島高新區。根據《青島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6-2030年)》,到2030年,青島市將新建綜合管廊195.6公里。今年4月,青島又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組織的競爭性評審,成為2016全國唯一進入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雙料”試點的城市。中央財政將連續三年,每年分別給予地下管廊3億元、海綿城市4億元資金支持。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