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 未來五年將改造16萬戶

    2016-10-11 15:31:37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云彩

    住房為民生之本。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今年以來,青島持續發力棚戶區改造。在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截至9月底,全市今年以來共簽訂房屋征收協議5.17萬戶,完成計劃征收的85%。加速推進的棚改讓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安居樂業有了更多的選擇。

    2013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棚戶區改造工程。青島高度重視,將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的危舊房和城中村及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和縣域四市的城中村納入國家棚戶區改造范疇,每年列入“市辦實事”督辦推進。2013年至2015年,全市完成改造7.3萬戶,成績斐然。

    “十三五”期間,青島的改造速度進一步加快。按照有關計劃,青島5年間擬完成棚戶區改造約16萬戶。其中,2016年承擔國家、省棚戶區改造任務60522戶,改造任務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面對繁重的改造任務,市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和政策領先”的原則,抓好“完善政策、資金到位、征收落地”三個關鍵環節,結合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積極破解政策瓶頸,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大棚改資金使用。各區市深入基層,推行一線工作法,現場辦公,解決難題,壓茬辦理涉及棚改計劃立項、資金撥付、房屋征收審核等相關手續,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駛上快車道。據統計,截至9月底,六區四市中已有李滄區、嶗山區和即墨市三個區市全部完成年度計劃,棚改第一大戶市北區也以16368戶的簽約量完成95%的年度房屋征收任務。

    安置形式多樣化、均衡化是今年青島棚戶區改造的突出特點。借助多方融資,今年青島的棚戶區改造推行“貨幣化安置為主,實物安置為輔”的安置模式。在已完成征收的5.17萬戶居民中,兩種安置模式比例為6:4。

    貨幣化安置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即墨路街道的穆宗泉深受其益。從1952年搬到海泊路73號,直到去年10月份簽協議,穆宗泉家在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整整住了63年。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穆宗泉一直無法改善居住條件。借助棚戶區改造,穆宗泉拿到了80.2萬元的補償款,在杭州路選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拿到的補償款不僅能讓我買上房子,還有剩余呢。”穆宗泉跟記者說,新買的房子有三間臥室,南北通透,裝修沒幾年,又為他省了一筆費用。

    實物安置也創新模式推進,最大限度提高改造效率。以市北區為例,在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創新安置房建設模式,在全市首次推出“限房價、競地價、全回購”的模式,在閥門廠、萍鄉路52號、開平路22號、專汽地塊等4個地塊共200余畝地集中建設安置房,共建設安置房4900余套。目前,4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最晚于2018年竣工交付。

    棚戶區改造,獲益的不僅僅是住房條件改善的居民,伴隨著區域的成片開發,城市基礎設施得以更新、擴容,承載能力大幅提升,而發展空間的拓寬和居住環境的升級,又讓城市南北差距、東西差別進一步縮小,市民選擇更加多元。

    李滄區“東李板塊”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受困于面積大、配套差、位置偏,東李板塊多年來遲遲沒有動作,讓數以萬計的居民心急如焚。受惠于世園會的召開和棚改的提速,該區域近年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一個個高標準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水電氣暖也一并改善,道路、水系、綠化標準全面提升,醫院、學校、商超配套直追城市核心區。

    在漢川路經營超市多年的張女士對這些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以前這里都是趴趴房,沒什么配套,生活特別不方便。”張女士告訴記者,2013年以來,周邊環境大改善,道路排水自不必提,路旁還建起了多個公園。“現在我們邊上建了好幾個新樓盤,看房的人可多了,將來肯定越來越好。”

    東李片區的變化不是孤例。借助棚戶區改造,青島多個城市發展難點得以破題。在市南區,零星片改造騰出了綠地,提升了老居民區整體環境。在市北區,集中建設讓“新都心”一躍成為城市熱點。在西海岸新區,九龍社區的變遷,實現了項目發展和居住環境提升的“雙贏”……

    “棚戶區改造讓青島的基礎設施建設整體上了一個新臺階!”市城鄉建設委房地產開發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棚戶區改造,主城區內居住條件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區域得到了有力改善,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此外,嶗山區、黃島區和城陽區以及縣域四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還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質量得到較為徹底的改善,居民的養老、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等設施建設更加完善。

    [編輯:云彩]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