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揮毫弄墨有助氣血通絡 紙墨間暗藏"心理醫生"

    2014-11-12 09:16:54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尺素
    前日上午,島城著名書法家張杰三先生走完百年翰墨人生,享年105歲。張老身體一直比較健康,德藝雙馨,贏得書法界尊重。除了張老,島城書法界高壽人物為數不少,馮憑先生作古時103歲,高小巖先生享年93歲,蔡省廬先生目前已是103歲高齡……這樣的現象,不得不令人產生聯想:潛心練習書法與長壽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古今書法界壽星頗多

    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書法家長壽者甚多。漢朝的鐘繇、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是年逾古稀之人。唐代,虞世南81歲,歐陽詢83歲,柳公權88歲。元朝的楊維楨75歲、王惲78歲。明清兩代書法家長壽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都享年82歲,文征明90歲;清代的朱耷活至耄耋之年,劉墉86歲、梁同書93歲,而阮元85歲。已故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馮亦吾先生在他的《書法養生論》中考證,歷代帝王,活到80歲以上的只有4人,而這4人,都是書畫愛好者,分別是:梁武帝蕭衍活了86歲,唐朝武則天82歲,南宋開國皇帝趙構81歲,清朝乾隆皇帝活了89歲。這幾位帝王不但喜歡和擅長書法,而且在書法理論方面頗有成就。要知道,在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古代,“人活七十古來稀”!

    到了現代,書法家中的高壽者仍不勝枚舉。趙樸初、董壽平、蕭嫻、于安瀾都享年90歲以上。毛澤東喜愛書法,自成一體,享年83歲。上世紀90年代末,北京曾組織了《當代書法十一家遺作展》,這11位書法家,百歲以上2位,90歲以上5位,80歲以上2位,78和71歲各1人,11人平均年齡為89歲多!

    練書法和氣血通經絡

    近幾年來,書法的康復作用逐漸被醫學界所認識、求證。 《中國康復》雜志上,就有專家學者發表論文,論證書法在患者康復領域的影響與貢獻。據調查顯示,書法對人體會產生一些生理性影響,可使心率和呼吸頻率減慢、血壓降低等。

    練習書法要展紙揮毫潑墨,每日臨池握筆,開卷書寫,必然端坐凝神,專心致志。寫字時頭正、肩松、身直、臂開、足安;執筆時則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漸次過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貫注到五指,運行于毫端。古人云:“力發乎腰”,“務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就是指此而言。練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動,其實全身的氣血都在運行,書寫者絕虛凝神,心正氣和,身安意閑,血脈通暢,完全進入了“練功”境地。而且習書時是融體力和腦力為一體,集全身氣力和思維于筆端,融動、靜、樂為一體。習書時,不斷運動著指、腕、肘、臂、肩、胸、腰、腚、腿、腳等部位,各部位使用的力量有先有后,有大有小,各不相同。一點一畫,有剛有柔,有快有慢,神經系統的舒張,呼吸系統的配合,緊密地聯為一體。這對于和氣血平陰陽,通經絡調內臟,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對防治和克服老年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均是大有裨益。

    紙墨間暗藏“心理醫生”

    我們生活中常聽說:某人一時動怒氣出病來;兩人吵架,一人被氣死;某人情緒激動,誘發心臟病;某人生氣引發腦梗塞……不少中老年人也常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神情沮喪、心力憔悴時,最易感冒或生其他疾病??梢娗榫w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而練習書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心靈。因為寫字要絕慮凝神,心平氣和,精神狀態完全進入“靜”的境界,一靜而制百動。久之使書寫者的身心得到鍛煉,達到寧靜致遠,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壽。書法在心理上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使人心情愉快,精神輕松,減少緊張和焦慮,同時能提高興趣,也可以改善人際關系。

    據張杰三先生的家人介紹,老人多年足不出戶,在家里起居規律、粗茶淡飯,每日生活讀書、看報、寫字,身體狀況一直比較穩定。老人生前談起自己長壽,認為保持良好心態是最重要的“秘笈”,并始終堅持“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而據張老的兒子張克良介紹,老人長壽離不開長期寫字、讀書的修養陶冶,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容心態,起了重要作用。 張琰 整理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