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明年全國推藥品購銷“兩票制” 控制醫療費用

    2017-02-10 08:54:10
    來源:青報網
    責任編輯:可可

    \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圍繞解決醫藥領域突出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協同聯動,從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鏈條提出系統改革措施,提高藥品供給質量療效,確保供應及時,促進藥品價格合理,使藥品回歸治病本源,建設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直面深層頑疾:

    從單兵突進到全鏈條發力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利益調整更加復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形成了患者、醫生、醫院、政府都喊難的現象,藥品價格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可見一斑。

    從化解當前藥品流通領域的突出問題入手,為構建長效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打基礎、做鋪墊。此次印發的《意見》,涉及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各個環節,在藥品改革領域“全鏈條、全流程”發力,明確加快推進已上市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強化藥物使用監管等。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表示,無論是生產、流通、還是使用環節,一系列舉措堅持“標本兼治、協同突破”。目的就是建設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促進藥品價格合理,使藥品回歸治病本源。

    “相較于以往藥品領域‘只改一方’的改革方案,此次改革‘三位一體’,有效形成了多方聯動。”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認為,這是我國藥品領域的重大改革,將對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減輕全社會醫藥費用負擔意義深遠。

    藥品流通一端連接生產供給、一端連接終端需求。傅鴻鵬表示,針對藥品流通領域的一些亂象,《意見》從藥品流通改革的七個方面提出新措施,后期將會有多個配套文件出臺,醫藥流通行業重組整合將加碼,有些甚至可能發生顛覆性變化。

    控醫療費用:

    “兩票制”、合理用藥同協作

    《意見》明確,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爭取到2018年在全國推開;落實藥品分類采購政策,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加強藥品購銷合同管理,違反合同約定要承擔相應的處罰;整治藥品流通領域突出問題,依法嚴懲違法違規企業、醫療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并記入藥品采購和企業單位、個人不良信用記錄。

    “通過流通領域的改革解決部分藥價虛高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控制花費才是真正目的。”中國藥科大學教授丁錦希認為,《意見》明確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

    尋求治本之策,《意見》還特別強調“合理用藥”。明確公立醫院要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落實處方點評制度,發揮藥師在促進合理用藥方面的作用。

    “藥是醫生開出來的,要控制好‘醫生手上這支筆’。”丁錦希認為,對不合理用藥的處方醫生進行公示和約談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這些舉措將有利于實現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

    破藥品短缺:

    從醫藥生產端發力全面提高供給質量

    近年來,廉價藥頻頻出現斷貨,甚至滋生出黑市價、境外代購以及制販假藥等現象。解決藥品短缺問題,既要快速應對燃眉之急,更應著力建立長效機制。

    《意見》提出,建立完善短缺藥品信息采集、報送、分析、會商制度,統籌采取定點生產、藥品儲備、應急生產、協商調劑等措施確保藥品市場供應。

    藥品短缺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難題,成因復雜,主要表現為供應性、生產性、機制性以及壟斷性短缺。

    2016年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關于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對優先審評列出了17種情形,將臨床急需、市場短缺的都納入優先審評,同時明確優先審評程序和工作要求。

    用上放心藥:

    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此次意見明確,嚴格藥品上市審評審批。優化審評審批程序,加快臨床急需的新藥和短缺藥品審評審批;加快推進已上市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如何推動創新藥物解決更多病患要求?據了解,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醫療機構將優先采購并在臨床中優先選用。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此前,我國對國產藥品實行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合一的管理模式,僅允許藥品生產企業在取得批準文號、經過規范認證后,才能生產該藥品。實踐中,逐漸形成“量多質劣”的趨勢,某種相同藥品的生產企業甚至多達幾百家。

    《意見》對藥品生產領域改革既做“減法”也做“加法”。專門明確有序推進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這是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到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